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

ID:20380815

大小:3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_第1页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_第2页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_第3页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_第4页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  重点试卷:高一语文期末必备模拟试题(七)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袅娜(nuó)精髓(suí)肤浅(fū)流水脉脉(mò)  B.宁谧(mì)亵渎(xiè)蜘蹰(zhú)绰有余裕(chuò)  C.蹊跷(qī)拘泥(ní)内疚(jiū)游目骋怀(chěng)  D.隽永(juàn)祈祷(qí)拙劣(zhuō)卓有成就(zh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闲暇娇弱揠苗助长大笔如掾  B.烽烟 抑郁了截爽直蔽帚自珍  C.绿洲脉络渡越沙漠疲惫不堪  D.简陋折迭时阅

2、数载开诚部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受诬蔑的人。  ②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③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不出来。  A.忌妒点缀考查B.忌恨点破考查  C.忌恨点破考察D.忌妒点缀考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表水冻结,动物渴死,植物冻死,人类将面临水源、食物、燃料,黑暗、疾病、强辐射损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灾害将伴随着人类。  B.文化的流动有其自主性,非人力可控,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接触也往往会涌现出本土文化的韧度和张力。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到

3、,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它在各国多是由于中小学生吸毒、自杀、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的增多而提出的。  二、(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5—6题。  (一)《荷塘月色》选段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

4、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二)《故都的秋》选段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三)《囚绿记》选段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

5、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5.选出对节选的三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段(一)写荷塘四周的冷清之境。该文段的顺序是先写看到的,后写听到的,突出了荷塘周围阴暗迷蒙的特点。虽然也有冷清,但更多的是写它的热闹。作者的感情也由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  B.文段

6、(二)写槐蕊。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  C.文段(三)写享受房间的绿色。先用类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然后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作者这种爱绿的痴情也为后来的“囚绿”作铺垫。  D.三段文字都通过形象的画面或是具体的行动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此时此地的精神,文段(一)和文段(二)写得较为含蓄,而文段(三)则显得率直。  6.下面是就表现方法对上述三个选段所作的

7、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是三个文段的共同特点。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  B.文段(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和如“渴睡人的眼”的路灯无一不是作者此时精神状态的投射。尤其是耳边传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蝉声和蛙声使作者感到无形的孤独和寂寞。  C.文段(二)以落寞的悲凉的笔调来颂秋的,通过渲染来刻画秋。作者借北国槐树,渲染了寂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