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摆渡

语文教案-摆渡

ID:2037916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语文教案-摆渡_第1页
语文教案-摆渡_第2页
语文教案-摆渡_第3页
语文教案-摆渡_第4页
语文教案-摆渡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案-摆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教案-摆渡语文教案-摆渡语文教案-摆渡  教学建议  一、内容主旨  这是作者为其《七九小说集》写的前言。作者运用寓言的形式,通过“摆渡人”把各色人物渡到彼岸,表现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净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的职业理想。  二、层次结构  课文共16段,按故事情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摆渡的等价物:钱、力、权。写摆渡人要求分享渡客“最宝贵的东西”,作为摆渡的等价交换物,有钱人给钱,有力者以暴力相威胁,有权人以权谋私。而作家无钱无力又无权,摆渡人不让他上船。  第二部分(11-13段),作家最宝贵的:真情实意。写

2、作家走投无路望河兴叹,不料感动了摆渡人。摆渡人认为作家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情实意”。作家过河后自忖:作家没有“真情实意”,应该无路可走。从一正一反两个视角说明了作家最宝贵的是真情实意。  第三部分(l4-16段),创作如同摆渡:把人渡向彼岸。写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并感悟到“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三、“彼岸”的寓义  “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是什么?  1.理想的彼岸:没有苦难,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争,没有贫穷,人人平等,和睦相处,就像许多先哲圣贤幻想和向往的“大同”之国(如“乌托邦”“世外桃源”等)。  2.精神的彼岸:人世间的人们困于物欲

3、,像另外三个渡人,“有钱的”可以直接用金钱买到一切;“大力士”有力量,可以用暴力得到物质享受;“有权的”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只有作家还没有沉溺于物欲横流之中,还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作家“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用“真情实意”感染读者,引导人们净化心灵,走向精神升华的彼岸。彼岸就是人类崇高的精神追求的世界。  3.智慧的彼岸:人们常说文学是人生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名著包含有人类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多种情感形式,可以供人们借鉴,丰富人们的人生阅历和知识。而其中包含的进步的文化哲学思想,更能使人们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彼岸就是人们拥有人生智慧的境界。  四、“摆渡”

4、的寓义  作者运用“摆渡”作为表达思想的形式载体,是有其文化根源的。佛家认为,佛的使命就是把众生从充满痛苦的现实此岸,渡向理想的彼岸。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作家”替换了佛陀,可以说作者在立意和构思上受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从而赋予“作家”以拯救社会和人类的责任。  五、“作家”的寓义  作者对“作家”的描写充满了理想化。“作家”的心灵和人格独立于沉溺在物质世界的众生之外。他穷困潦倒,“又饿又冷”,“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但仍保持着自己的自由与追求,“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世人认为“作家”不算什么,社会地位很低,他的“唱”,“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在世人眼中,精神上的财富远

5、远比不上物质上的财富。在作者笔下,这正是众生的悲哀和“作家”的高尚之所在。于是“作家”自然而然地担负起拯救者的责任。  作者认为“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作家”的存在可以说意义重大。在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年代,可以说文学的地位显赫,一部小说可以风靡全国,可以震撼许多人,可以教育影响一代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文学开始从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滑落。在形式上,影视、漫画、网络等后来居上;在功能上,娱乐压倒了教化。文学也不得不进行自我转型,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文学还能承担“摆渡”的任务,“作家”还能以“摆渡者”自居吗?  六、人物的象征意义  第一类人是世俗力量的象

6、征。作家虽不具世俗力量,但也自有其超世俗的力量,不过,这种力量来自手-具有“真情实意”的作品。摆渡者既掌握着渡河的权利,又是权衡四个人的评判者,他一方面是世俗力量的认同者,又是作家“真情实意”的“哀叹”的欣赏者,应该说,他是一个普通群众的代表。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感悟“摆渡”的比喻意义。  (解说:这篇哲理散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

7、,内涵丰富而文字精练,可以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寓意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读这类文章,应该反复研读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设身处地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感情,并由此领悟作者的倾向,领悟故事蕴涵的人生哲理。)  【自读程序】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第一遍自由读,要求读音正确,感知故事情节,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二遍默读,要求划分层次,画出关键语句,揣摩故事的寓意。第  语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