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

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

ID:2036781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_第1页
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_第2页
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软新闻的“硬化”报道:谈非事件新闻的操作

2、第1 事件性新闻是指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信息报道。这类新闻有着明显的新闻特征,时效性较强,易于被人直观发现,也容易操作。而非事件性新闻即软新闻是以生产、经营、科研、学习和其他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做法等为内容的报道。此类新闻题材本身不是最新发生的,而是已经存在一段时期。它没有完备的主体内容,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时限,它所报道的事实的“新闻质”是隐性的,这些决定了此类新闻的报道难度。然而把软新闻进行“硬化”报道,

3、使软新闻即非事件新闻经过“硬化”操作之后,便像硬新闻(事件性新闻)那样显示出较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感,它的操作手法正是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一、寻找新闻由头,使“旧闻”变新闻新闻事实要求有比较明显的变动性和时间概念,而非事件性新闻在这两方面的表现却不充足,因而写出来就会“不像新闻”。所以,寻找非事件性新闻得以成为新闻的缘由,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我们的宣传报道中,非事件新闻特别是一些宣传成就的报道,常不注意抓新闻由头,只用“近些年来”、“近年来”、“今年以来”、“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或者干脆连时间要素都不提,直

4、接从几年甚至十几年前讲起,而不是从事实的最新态势切入,形成了一种“总结语言+成绩罗列”的报道模式,这样给人的感觉一点都不象新闻。然而,如果从事件渐进性的变动中,发掘出最新的变动,以新的变动作为由头,就可以突破这一报道模式,可以以新代旧,由近溯远,吸引观众,增强新闻的可信性、保持新鲜感,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深化。上海东方电视台的电视新闻片《外滩:悄然崛起的上海金融街》(获1994年第五届中国新闻一等奖),讲的是作为中国金融业窗口的上海外滩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记者就很好的运用了新闻由头,使成就性新闻报出了特

5、色。开头记者这样写道:昨天记者在拍摄上海外滩时,一个境外游客的身影吸引了我们,只见他像回家一样走进花旗银行设在外滩的自动柜员机中心,片刻不到便取出一张可代付人民币的票据,这位纽约客体会到了外滩和国际接轨的便利。记者就是抓住这一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新鲜事实作为切入点,以此为新闻由头代出全片,既体现出报道的新鲜性、时效性,又对观众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在具体的寻找新闻由头的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一)要从事物的变动中寻找新闻由头尽可能由近及远,找一个最新的、时间概念较为明显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二)以现场观察到

6、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三)避免陈旧的时间概念,善于发现新事物,以有新意或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为由头。二、寻找典型环境,发挥声画结合优势,突破时空限制非事件性新闻时效性较弱,它所报道的内容跨度较大,许多新闻事实已经是“过去时”,无法再现,也不便采用“补拍”、“摆布”一类有悖真实的做法。那么,应该如何报道呢?这便需要我们用心思考,寻找最具体代表性的一幕——典型环境,即典型很可能重现的有代表性的场景。由于注重新技术的推广、重视水利建设、实施种子工程等因素,焦作市夏粮生产连续11年获得丰收。报道

7、这一事实,时间长达十多年,在这样大跨度的时间背景下,如果用常规手法去报道,虽则报出了事实,但很难解决采访的现场性与典型的历史性的矛盾。如果我们跳出新技术推广的过程、水利建设的场景、选取农民卖粮高潮这一天的典型环境、在画面上和文字表达上展现丰收的粮食和喜悦的农民,并配以送粮农民的同期声,从不同侧面追述,这样不但使画面优势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也在一个特定时间里,一个典型环境中反映了大范围、大时间跨度的典型事物,从而取得以空间换取时间、以一个场景换取多个场景的好效果。同期声的使用打破了画面不能表现过去、

8、不能表现抽象概念以及心理活动的局限性,不但弥补了缺少现场图像的遗憾,也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使观众产生了参与感。所以,在软新闻的“硬化”过程中使用好同期声也是一个较好的处理手法。三、运用隐性采访手段,进行“亲历”式采访,使“非事件”显现“事件”特色在“亲历”式采访中,记者一般不暴露真实身份,而是要充当另一种特殊的身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存在的非事件性新闻素材,依照一例事实的样子,模拟某一事件的整个过程,从而拥有了具体的起始时间、地点和生动的过程,让本来难以具备完整始末的事随着采访者的“亲历”而显现新

9、闻。《新闻出版报》曾载文介绍记者运用“隐性采访”手段进行“亲历”式新闻采访,模拟菜贩一天劳动全过程,采写反映“菜篮子”中间环节加价现状的非事件性新闻报道——《记者贩菜记》。在报道中,记者以无容争辩的事实,活生生的展现出鲜菜从菜农到城市居民菜篮子,中间环节加价过高的现实,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强烈反响。分析这则新闻报道成功的原因,可以说运用“亲历”式采访的方式是成功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