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59615
大小:6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0
《宋代的科举与士风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代的科举与士风 一、前言我国在夏商周封建时代,不仅天子世袭,就连诸侯卿大夫士也全都世袭。降至春秋、战国,始开布衣卿相之局。同时私人讲学之兴起,知识走向大众化,民间人士游学于各国间,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礼聘为客卿。所谓知识就是力量,从此“士”不再是贵族,而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的称呼。汉代开国之君虽出身平民,但欲图国家长治久安,仍赖儒者制定礼仪,读书人在中央及地方上的行政系统中,遂居要津。人才的选拔,由郡县首长体察民意物情,访求乡里的孝子廉吏,然后举荐到朝廷,此即后世所称扬的乡举里选制度。但汉代也曾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又举茂材异等、可亲民者、
2、通政事者,亦有文学之选,用人之道渐广。东汉又开射策、明经等科,皆经考试合格而后授,甚至入仕以后的升迁,也需经试而后得,不然,又如何比较优劣定取舍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行世族政治,用九品中正制选才,大中正官皆由门第高者任之,乃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之弊,所以到隋唐时代开科取士,其中以进士科最盛。唐代又有乡贡,士子皆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不再论其门第之高下,故较合乎公平竞争的原则。下至五代及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皆实行科举制度,此一制度能实行如此之长久,自然有其独特的优点存在,虽一直有太学及州县之正规教育,尚难以取代。足见科名之诱人,
3、历久不变。 二、宋代对科举制度之革新宋代科举承袭唐代,但在防止人为之弊端上,却做了一些改进,以求达到真正的公平竞争。唐代科举由礼部主之,对天下举子来应进士试者,仅计校其一日之短长,未免有幸有不幸,乃许举子先投所撰之文卷,以便有司先明悉其素业,因此造成请托、奔竞、通关节之流弊。甚至被录取的举子,依惯例“缀行通名诣主司第谢”,自称门生,尊主司为师门,乃有曲江恩门,遂致恩出私门,易于结党固权。宋太祖开国以后,鉴前代之失,乃下诏禁止。《文献通考》载之:“太祖皇帝建隆三年诏:‘及第人不得拜知举官子弟弟侄及目为师门恩门,并自称门生。’故事:知举官将赴贡院
4、,台阁近臣得荐所知进士之负艺者,号曰公荐。上虑其因缘挟私,诏禁之。”[1](卷30,P283)虽名为公荐,实则各有其所关连的私人情谊,皆能对知举官构成人情压力,在考校的过程中,易于造成影响。如此,则没有背景的寒士,就很难出头了。而且新科进士尊知举官为恩师,显然又是恩出私门,而将置天子于何地呢?(注:据徐松辑《宋会要辑稿》(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以下简称《宋会要》)《选举》三载:“建隆三年九月一日诏曰:国家悬科取士,为官择人,既擢第于公庙,宁谢恩于私室,将惩薄俗,宜举明文。”所以禁止进士呼春官为师门及自称门生,违者由御史台奏劾,严加处分。)所以太祖特又
5、下诏禁止朝臣公荐。到了干德五年(967),因为翰林学士陶毅的儿子邴并无学养,却也考中进士,太祖恐有遗才,又念及寒士难敌官宦之家,于是有诏:“食禄之家有登第者,有司具析以闻,当令复试。”(注:见马端临《文献通考》(以下篇称《通考》)卷三十。又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世界书局影印本)卷九载于开宝元年(968)三月。王应麟《玉海》(大化书局影印本,以下简称《续长编》)卷一百六十《科举》则记于干德四年二月二十日。《宋会要·选举》四之三○引《祖宗典故》作干德六年(即开宝元年)三月。皆可参考。今姑从《通考》。)乃是怀疑知举公器私用,考校不够谨严,乃命中书再考,
6、并未就名次有所调整。至开宝六年(973),因知举李昉考选不公,经落第人徐士廉击登闻鼓论诉,太祖命于讲武殿重试,乃有御试,且加升黜,同时亦降旨:世禄之家子弟不当与寒畯竞争。此一新政,确能鼓励寒士努力向学,应举中选,步入仕途,一展其长才,庶几得行其救国救民之志。太祖的亲试,别有拔擢,即在彰显此意。《续长编》载:“开宝八年二月戊辰(二十五日),上御讲武殿复试王祜等所奏合格举人王式等,因诏之曰: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恭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于是内出诗赋题(复)试,得进士王嗣宗以下三十一人。”[2]礼部试之第
7、一名为王式,而殿试重定者则为王嗣宗,式则屈居第四。因而马端临说:“盖自是年御试,始别为升降,始有省试殿试之分,省元状元之别。”[1](卷30,P284)显示君主有至高无上的权柄,士大夫的尊荣与穷达,皆仰能否得到皇上的知遇。自是年后,科举制度正式走向解试、省试、殿试三阶段。历史上任何制度,日久必会生弊,故革弊和防弊都是必要的,而防弊尤重于革弊。国家考选人才,务在得贤,贤者为才德兼备之士,在考选的过程中,必须完全摆脱私情,不仅知举与评试卷的考官人人大公无私,也要防其偶发的私情,以减少举子的质疑。因此,首当选任贤臣为知举官,尽可能地先避嫌,例如翰林学士苏
8、易简两任知贡举便是如此。《通考》卷三十载:“自端拱元年试进士罢,进士击鼓诉不公后,次年,苏易简知贡举,固请御试。是年(淳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