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55381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2
《儒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郭齐勇先生访谈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儒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郭齐勇先生访谈录
2、第1内容加载中... (附评论两则)王:您从事儒学研究和教学多年,请问您是如何看待目前儒家文化的境遇和前景的?郭:儒学已经淡泊衰微了百余年,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还没有明显改观的迹象。我对儒学的这种境遇有种深深的忧虑。但在儒学的前景问题上,我并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文化有很强的连续性,其传承与发展,不是一下子就能断绝的。生而为中国人,就必然或多或少受到儒学的影响,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所做的一些研究,就是试图努力彰显当下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儒学底蕴,使它由自为的层面上升到自觉的层面。王:近来有一些颇有影响的文化事件
3、,比如,2004年的公祭黄帝陵与孔子,蒋庆等人的阳明精舍儒学会讲,读经热潮以及有关读经问题的讨论,“甲申文化宣言”等,似乎表明儒学的境遇正在逐步改善。郭:我认为,对这些文化事件须做个两分:一方面,儒学在淡泊衰微了百余年后,也该有个自我觉醒和重新振起的机会了。另一方面,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碰撞、交融的今天,如何发掘儒家文化的真精神,并使之有益于当下中国人的身心性命的安顿和社会秩序的重建,仍是一个需要冷静对待的大问题。知识分子应保持独立的人格与操守,发展草根性的儒学,进一步推动社会场域或空间的扩大。在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里,儒学的境遇就会慢慢好起来的。王:那么,您认为儒学复兴的最大
4、的机缘是什么?郭: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历史和现实是紧密贯连的。即使目前,儒学与中国人的生活,例如我们的家庭、社区的生活也是紧密关联的。我不太用“儒学复兴”的提法,这个提法很大程度上是因应“儒家文化崩溃论”或“儒家文化博物馆化”的说法的,而这后两种提法,是误解、曲解或不了解儒学的西方人或者对儒学丧失了自信的中国人的不正确的结论。为什么?人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存在的家。只要世界上还有中国人的家庭与社区,还有汉语,儒学就不会消亡,传统就不会断裂。我们不是往昔的古人,难道我们就不是中国人了吗?白话文不是往昔的文言文,难道白话文不是汉语吗?但如果非要回答你这一问题
5、的话,我认为“儒学复兴”的最大机缘,或者说其厚实的土壤,是内在于中国人生命之中的儒学的沉淀和文化情感。当然,我们必须努力做一些促使儒学自觉的工作,而不是任其自然发展。王:这样说是不是有些把儒学“人伦日用而不知”的作用过于拔高了?郭:儒学是常道,是生命生活生存之学,将人生的基本的、普遍的问题予以反思、提升,而后落实于人伦日用之中。即使那些看似高深玄妙的天道性命之学,也是由人生常道问题予以反思提升后又规范引导人生的。这是儒学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天然是儒家,在世界文化未来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会有更大的贡献。王:能不能就此举个例子?郭:就拿我身边的人来说吧。先父是一位极平凡的人
6、,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因为家大口阔,他是长子,14、5岁就去布铺当学徒,做生意,后来当会计。他与家母一起,承受极大的生活压力,努力照顾祖父母和诸叔叔姑姑(父亲兄妹八人),养育我们兄妹七人。他经历了抗战、内战、解放后的公私合营与文革等等历程,一生艰辛、勤劳,敬业、尽责,即使在“左”的氛围与压力下也不改变做人的原则。我们小的时候,常听他说,人活着,要有志气。父亲于2004年6月去世了,享年九十一岁。他去世前一个多月,断断续续对我说过一些话,我记忆很深的有这样两层意思:一则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害过人,从不搞坑蒙拐骗,不欠公家、他人一分钱,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公私商店的老板、负责人和
7、朋友;另一则为:我也放心了,你们兄弟姊妹都走上了正路,没有一个吃喝嫖赌的。他临终前的这些话,很平实,很普通,而且说的都是一些伦理底线的内容。但这就是中国人,就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我的父母亲再苦再累也努力把幺叔培养出来,送他上了大学。我的大哥与幺叔年相若,父母让他上了中专。大哥50年代初出来工作,二哥于1956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三哥于同年考上中师,因为当时读师范不要钱。三位兄长协助父母供我们其他四位弟妹读书。我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兄姐等,都以不忍、恻隐之心关爱、接济亲友、邻居、学生、水旱灾年的乞讨者等等。家母常讲将心比心,让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勿以善小而
8、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些都潜移默化为我的生活信念与方式。我们做人,为人,待人接物,自然就走上积善成德的路。儒家仁、义、礼、智、信、忠、孝、诚、恕的理念并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在家庭长辈、学校老师无言与有言之教的薰陶下,浸润、转化为我与我的妻儿的内在心性与行为的。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常常接济困难的学生,支援农家子弟或其他贫困生。我的二哥郭齐家先生,他的名字就是中国式的。他是中国教育史的专家,倡导儿童读经,并且身体力行,四处讲课,因为他有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忧患意识。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