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

ID:20345162

大小:5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_第1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_第2页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情感杨春霞贵州省晴隆民族中学561400情感,从审美感受的角度讲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以语文教学的角度讲,情感是教师为再现作品的意境,形象而洋溢于讲台的感情,也就是一种激情。中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的比例很大,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古今中外名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在这些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如果将情感活动这一中介淡化或去掉,必然会使文学篇目的教学陷入一种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泥沼之中。那么如何使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美,去达成与创作者的心灵共鸣呢?传

2、统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明显不足,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遗憾的是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上,审美素质的培养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机械地讲授、看似精彩的一问一答却剥夺了学生发挥想象、挖掘教材、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世界的机会。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一、以情激发,产生共鸣教师先要动情,以自己的激情促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井鸣,这种共鸣正是一种心灵上对文章中情与美的感悟,在感悟中,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高尚的思想感情也就

3、一步一步地形成,对提高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无论从教多少年,都应保持火一样的激情,只有在教学中融进了自己全部的情,融进了自身对作品的美的感悟,才能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有了这种情的感悟,并将这种感悟与现实世界相联系,去伪存真,进而为积累经验提供基础。移情即用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评价文木中的人或事,这应是语文学习较高的境界了,已达到了深层审美的层次,动用了情感、价值观,经验等多项因素,是一个人整体语文素质的体现。因此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教师问题设置就应很有技巧,应让学生放飞思想,拓展源头,

4、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激发学生感受美的兴致和激情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世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暗。”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篇构思精巧,散发着自然、人性之光的例文,宛如思想的宝库、智慧的源泉,有多少能被我们感知、挖掘与发现。中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具有初步审美素质的群体,思想感情较为丰富,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首先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审美AI惯。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悟审美对象,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进行深层的理解。在课外练W吋,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或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句制成贺

5、卡或书签,送给最要好的同学,这是发挥学生审美能动性的大好机会,事实证明我的猜测对了。学生制成贺卡或书签,形式新颖各异,冇些竟然画上了水墨山水,用竖行题诗,意境幽远,境界开阔。学生用自己的心灵,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对诗词的理解诠释了对诗词的领悟与再创作,审美的S的就奋不经意间达到了。三、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现代中学学生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阅历浅,知识单一,对事物的鉴别能力比较差。在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清除这些不良的因素,树立健康、积极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以便正确地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要准确地理解美、鉴赏美,必须要奋准确地

6、把握美的性质的能力。由于美的性质是由美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所以,认识一个具体对象是美是丑,不仅要观察他的种种表象,更重要的是要剖析他的内在本质。在审美教育中,我们必须帮助学生练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剖析美的本质属性,了解美的现象与美的本质的关系,从而获得对美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四、激励学生对现实美进行创造和再造由感悟美、鉴赏美、拓展美到创造美,这实际上是一种反馈。即吸收、加工、输出。而这“输出”就是创造。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必须以审美感悟力和审美创造力为基础,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按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

7、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就应该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同吋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上,首先,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延广延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