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

ID:20340655

大小:65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2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_第1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_第2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_第3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_第4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 分册复习练 八上 文言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

2、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2016,吉林、广州)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2)便扶向路(沿、顺着)(3)渔人甚异之(感到诧异)(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5)欣然规往(计划)2.(2015,济宁)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C.臣以王吏

3、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解析】D项和例句中的“之”一样,代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

4、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热情好客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5.(2016,十堰)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96.(2016,吉林)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描绘的桃林美景有何作用?渲染了神秘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下文桃源的美好作铺垫。7.(2016,吉林)在文章第

5、三自然段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桃源人与世隔绝的时间很久?见到渔人大吃一惊;自从秦朝就隐居在此;不知外面朝代更替;对渔人所描述的外界情况感叹、惋惜。(“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8.(2016,吉林)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因为桃源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安定和平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优美富饶;人民生活幸福快乐;社会风尚淳朴;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9.(2016,十堰)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作者

6、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7、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斯是陋室(这)(2)惟吾德馨(香气,文中指品德高尚)(3)谈笑有鸿儒(旧指读书人)(4)往来无白丁(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5)可以调素琴[弹(琴)](6)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7)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2.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B)A.B.9C.D.3.(2015,山西)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