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ID:20335213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2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_第1页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_第2页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_第3页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中学语文教改的困境与出路近20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理论大探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声浪此起彼伏,的确在理论界起到了正本清源、更新观念、促进教改的作用。但在广大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改实践中,却是“黄沙”未“淘尽”,“见金”仍不多。至今,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还在旧观念上徘徊不定,教改之路任重而道远。笔者步入教坛近30年,在中学语文学科里上下求索。愿借贵刊探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及出路,以求教于方家同仁。  一、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  1.被扭曲了的人才观念尚未突破  我国的教育自封建社会的“

2、学而优则仕”过渡到当今的“学而优则吃皇粮”以来,学校、社会、教师、家长都以能培养出吃皇粮的孩子为荣,对能生产“皇粮”、上缴“皇粮”的,却不足挂齿。近年来,虽然在形式上取消了分配制,但“官本位”意识至今仍未消除。某市2002年招聘27名副处级干部,就有近千名中高级职称人员参加逐鹿。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学教师,能教出几个吃皇粮的来呢?其教学成果95%为生产上缴“皇粮”者。但当地政府在评价其教学成果时,总是只点出几个“金凤凰”。难道教师几年的辛苦就只有几个出头的“金凤凰”吗?在贯彻实施“三个代表”精神的

3、今天,农村(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学教师在困惑、在彷徨……  2.被淡化弱化了的语文学科意识未得康复  由于环境、交通、信息、经济的原因所限,农村中学的教师认识封闭、思维狭窄。几十年来的教材历经改编,再加上历次政治风雨渗透其中,把语文教材变成滚动万花筒,使师生应接不暇,从而导致语文教师心中的语文学科意识逐渐淡化、弱化。由此,这些教师对旧的教学理念可谓敝帚自珍,顺化有余、改革不足,而对新的教学理念则敬而远之,操作更难。  3.被冷落疏远了的口语交际教学无考评举措  多年来,语文教材重“文”轻“语”,教师教“

4、文”不教“语”,学生学“文”不习“语”;各类毕结业考试或升学考试也考“文”不考“语”;“当年的我(学生)”又“成了你(老师)”,“师”又教“生”,“生”又成“师”,造成了稚嫩幼童“语出惊人”并非偶发,语言过早成人化;成人“出语成脏”“黄话连篇”,俗不可耐,语言枯涩庸俗。各层次的外语考试都考口试,作为国语(母语)教学的语文学科至今仍在观望中。  4.师生创意衰退待寻医治良方  教师备课程式化、工作“工匠”化;学生学习被动化、作业任务化;老师越教越老套,不思趣味性、灵活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学生越学越老练,

5、无心创新与实践,更谈不上能力和技巧,高分低能;作文教学1套路化,教师盲目随意,学生“四多四少”(共性多,个性少;模仿多,创意少;套话多,真话少;模式多,丰富少),这都是教师“匠”的结果。在教师毫无创新思维准备的同时,如果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师将无法应对、束手无策,轻则有损师格,重则威胁饭碗。  5.教学考评机制破而不力,立而未果  由于“惯性”所致,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虽不断深入,但尚不尽如人意;行政管理者逐层逐级下达政绩责任指标,学校为完成“目标”常忽视“人性管理”,而不顾及学生未来发展如何,教师在语

6、文课堂上重视传授“双基”,忽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积极情趣和意志理念的培养;对学生不尊重、不公平、不公正、不民主的现象,已是司空见惯;教师对问题设置简单,未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教师只管完成“教”的任务,而不善于研究学生“学”的方法。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直问”“直答”式教学,还被评判为“课堂气氛好!”;中高考的考试成绩决定着师生的命运,给师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了某些教师教学急功近利,千方百计迫使学生考高分,社会、家长还认为老师“很负责”!  所以说,至今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尚无一套为

7、诸方认可的考评方案可供操作。  二、更新教育观念是推进教改的前提  我国加入WTO之后,既要参加国际间的教育竞争,又要捍卫我国的教育主权。由此,正确认识国际现代教育思潮、更新教育理念十分必要。  1.竞争日趋激烈,其激烈程度超过常人想象,经济上竞争更为突出;国际化走向更明确,开放是世界潮流。经济的渗透、媒体的开通、交通的发达、政治的宽容,带来了文化、教育、法律、信仰等的融合渗透,相依并存,捍卫我国教育主权势必会提到议事日程。把汉语教学推向世界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创造性将成为时尚,不仅

8、是教育界。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书呆子”,将一事无成;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迟早倒闭;没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是淘汰对象。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庸才”让位于“专才”;“专才”让位于“通才”。任何约束扼杀创新性思维的框框套套都必须打破。  3.知识更新加快,过去的“资本”让位给“知本”,知识增值更为明显,教师的压力随之增大。继续学习已成内在动力,终身学习已成普遍需要。由此,学校的学习关键在打好基础、掌握继续学习的方法这一点,将成为人们的共识。  4.生活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