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32154
大小:3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09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酝酿中的变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教案精选:高二历史《酝酿中的变革》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高二历史《酝酿中的变革》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2.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 难点:1.如何理解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实质。 【学习方法】阅读法、合作探究等。 【自主学习】 一、大势所趋——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国内背景: 1.民族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济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基础: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思想的演进——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主张。 2.洋务派在“”和“”口号的指引下,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挽救危机。 3.早期的一批维新思想家是从___________中分化出来的,他们认为西方的___________是最好的政治制度,主张自上而下的_________,对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4.
4、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思想家。其中,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的是__________,提出“民权论”的是__________,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的是____________。 5.维新派与顽固势力争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实行___________,要不要改变封建专制制度为___________,要不要改革封建的____________。 三、士人干政 1.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发展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是指____________。 2.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
5、成立了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口号。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 我的问题 【合作探究】 一、大势所趋 1.19世纪下半叶起世界历史经历两大变局?这说明了怎样的问题? 2.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二、维新思想的演进 1.近代以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2.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各是什么?他的思想分别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
6、点。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代表作 思想 特点 影响 维新 思想 3.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原因? 4.比较抵抗派、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 三、士人干政——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方式有哪些? 3.公车上书的意义是什么? 【当堂达标】 1.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资产阶
7、级政治学说、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严复 3.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B.主张推翻清王朝,实行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D.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未付诸实践 4.下列观点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当国之道,尚礼义不
8、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 6.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洋务派的正面交锋B.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C.资产阶级阶级思想与农民阶级思想的交锋 D.改良主义思想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正面交锋 7.19世纪末,维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