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

ID:20312881

大小:2.8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0-12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_第1页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_第2页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_第3页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_第4页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异常心理学06自杀与自伤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自杀与自伤自杀——“惟一的哲学问题”阿尔贝·加缪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屈原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哈姆雷特西西弗斯自杀是病?!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自杀是社会病态;著名的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自杀是道德病态;著名的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说自杀是精神疾患。首先应该肯定: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因此应作疾病处理。自杀与自伤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自杀的流行病学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第四节自杀的预测和防治第五节自伤第一节概述一、自杀的概念Durkheim认为自杀是“由死者完成的主动的或被动的导致直接或间接死亡

2、的行为。”Schneidman认为自杀是“自己引起、根据自己的意愿使自己生命终结的行为。”公认的说法是“自杀式指蓄意或自愿地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是一种沟通方式,借此可以传达某种情绪、控制他人和换取利益,更多的是逃避内心深处的罪恶感、无价值感及痛苦感。第一节概述二、自杀的分类(一)按自杀的结果分类自杀意念有明显自杀企图,但没有自杀行为。自杀未遂泛指自杀未达到结束自己生命的状态。自杀死亡有自杀的欲望和企图并已自杀成功。自杀动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第一节概述(二)按自杀的目的分类自杀死亡准自杀(三)按自杀的原因分类利己性自杀利

3、他性自杀失范性自杀宿命性自杀离婚者利己性自杀狼牙山五壮士利他性自杀茨威格夫妇失范性自杀自焚者宿命性自杀第一节概述(四)按自杀的手段分类主动自杀被动自杀(五)根据自杀者的心理反应分类情绪型自杀理智型自杀神经过敏型自杀(六)特殊类型的自杀集体自杀、殉情自杀、杀人自杀、扩大性自杀、模仿自杀第一节概述三、自杀的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的生存与死亡由相应的本能控制,两者相互作用,死的本能占优势,便产生自杀。认为自杀有三个基本原因:谋杀(恨)欲、被杀(内疚)欲、宁死(无望无助)欲感情交流理论自杀是人类情感交流和沟通信息的一种方式

4、。第一节概述自杀的过程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矛盾冲突阶段自杀行为选择阶段第二节自杀的流行病学一、自杀率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而中国目前的自杀率是23/10万。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至少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自杀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上升的趋势。存在自杀意念的人具有一定得广泛性,同时这种意念的产生还具有隐蔽性和偶然性。从自杀意念出现到自杀死

5、亡之间通常有相当长的时间,估计平均为7年左右。多数国际专家发现:每出现1例自杀,平均至少对6个人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第二节自杀的流行病学二、流行病学特征世界各地报道:不论年龄大小,男性自杀率一律高于女性。男性自杀通常是女性的三倍。男女两性最高的自杀率都发生在老年组。在自杀人群中,中国女性比男性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尤其15-24岁组,男女自杀率的差异最大,农村地区总的自杀率比城市约高3倍。囚犯,尤其是那些在押犯的自杀率很高。年龄、性别、季节、地域、种族、社会事件、自杀方式、婚姻、其他自杀率在已婚者中最低,而在未婚者、鳏

6、夫寡妇和离异者中逐渐上升。失业者的自杀率比就业者高。就社会阶层而言,第五社会阶层(无技术工人)自杀率最高,其次是第一社会阶层(专业人士),它们比第二、三、四社会阶层的自杀率都高。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一、生物学因素(一)疾病1、精神疾病2、躯体疾病3、人格障碍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一、生物学因素(二)神经递质研究发现,有自杀倾向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系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特别明显的是儿茶酚胺和吲哚胺含量的变化。5-HT系统活动水平与自杀的易感性或素质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与自杀有关。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一、生物学因素(

7、三)遗传疾病的遗传倾向对自杀的影响家族成员相同的心理社会因素(四)神经内分泌激素女性体内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对急性应激做出反应。(五)血清胆固醇胆固醇、攻击和5-HT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目前仍无法确定自杀行为的特异性生物学标志。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二、心理学因素认知和人格问题自杀未遂者特征:较高的冲动性、极端的思维、认知僵化、问题解决不良、自传式记忆、绝望及功能失调性假定、对将来的判断存在偏见等。习性学理论无法逃避而又无法对周围实施攻击,进而转为自伤行为。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三、社会学因素家庭环境生活事件宗教

8、信仰社会变革和社会关系社会阶层职业文化习惯特殊场所第三节自杀的原因与机制四、其他因素老年男性离异>丧偶>独身失业/退休故意自杀史抑郁、敌意、依赖、极度、冲动性、自我中心、灵活性差等人格特征童年期失去亲人等第四节自杀的预测和防治一、自杀的预测预测的主要目的是筛查出自杀意念的高危人群,从而进行相应预防干预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