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305035
大小:8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2
《丰顺县建桥围宗族社会与文化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丰顺县建桥围的宗族社会与文化变迁肖文评随着客家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文化的在地化问题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客家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客家社会的形成与变迁实质上是移民的在地化过程。所谓在地化,即主流文化“地方化”,为移民依据自身的政治、经济、文化优势,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社会资源,融入当地社会,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群体的过程。本文以梅州市丰顺县建桥围张氏宗族的个案为例,说明客家宗姓的迁移、社会及文化的形成与地方化的关系。建桥位于粤东梅州市丰顺县西北部,东接丰良镇,南接本县北斗镇,西邻兴宁、五华两县,北与梅县毗连,与老县城丰良镇相距5公里,与梅州市区相距69公
2、里。建桥清朝初期属嘉应直隶州万安都三图建桥堡,乾隆三年(1738)丰顺建县时割归丰顺县。据族谱记载,开基祖张德达于明初洪武年间定居于此,至今已发展至25代,散布周围10多个自然村落,约1.2万人,其中心为建桥围。该围创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建筑面积15,780平方米,有3街(东西向)12巷(南北向)24幢,至今保存完好。围内清一色的张姓居民,自乾隆以来居民都在1,000人以上(据村民估算,1978年时居民约4,000人),为粤东地区一典型传统客家聚落。张氏宗族人丁兴旺,宗派繁盛;族产丰厚,富盖全县;科举兴盛,仕宦不断,声名显赫;民俗活动频繁,是研究客家
3、传统社会与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个案。24一、张氏的定住与在地化和众多客家族姓一样,建桥张氏自认其先祖曾居于福建宁化石壁村,是福建上杭张氏著名的先祖化孙公的18大房中第四房祥云的后裔。张氏开基建桥可谓充满传奇色彩。开基始祖张德达祖居福建上杭县来苏里下都田梓乡,相传元末担任梅州太平巡司巡检,训练民兵,负责梅州东南部地区的社会治安。元至正十一年至二十年(1351--1360)陈满在梅畲坑(今梅县畲江镇)一带领导畲民反抗官府,张德达率部参与了平定。元末社会动荡,张德达率部至程乡与海阳交界地区“御寇”。相传张德达是个“清官”,享有很高的声誉,甚至在元末动乱中还做了几天梅
4、州的州官。后元朝灭亡,时局动荡,难归故里,遂定居于程乡、海阳交界处的豺狗岗。(即今建桥围南门外东南约1,000米处的白沙岗)有2首据说是他所作的诗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一)官居五品沫恩光,民爱春风吏畏霜。讵意干戈纷鸟道,遂携琴寓豺岗。肯堂肯构乾坤大,爱处爱居日月长。四海为家男子志,何须翘首望原乡。(二)直登上国去观光,政令严明六月霜。京师扰乱豺当道,海内升平舞凤冈。清白为官声誉大,忠心报国福禄长。封妻荫子男儿志,头角峥嵘归故乡。可见当时定居于此实在是迫不得已,将来荣华富贵后还是要回归故里的。据康熙《程乡县志》,太平巡检司设于明洪武九年,因此张德达24不可能在元
5、末担任梅州太平巡检司巡检。但能参与平定陈满的反抗,并能在元末动乱中做州官,特别是把家安在远离政治中心的边远地区,说明其势力非同小可。豺狗岗一带为两县交界处,地处远离州县政治中心的边缘地带,周围环山。北部山岭有海拔799米的三枝嶂,三峰并峙,直指云天;东有言岭关、鹞子岽,鹞婆咀,黄竹寨岽;南部有海拔897米的鸡公岽,1,047米的大高巅,鸡婆石、金山岽、大人岽、千家寨芋。发源于兴宁县境的大溪,由西向东直穿境内,全长10余公里,直到丰良陂村汇合大椹溪后流入丰溪,素有“两山高耸,一水直流”之说。但高山河流之间有大片肥之间有大片肱沃的冲积小平原,耕作条件优越,因此很早
6、就有人在此定居繁衍了。建桥周围曾是汉、瑶、黎、畲等民族共处之区,在附近瑶黎塘、大畲、马棚塘等地考古工作者发现有瑶、黎、畲等族人的生活遗址,可作佐证。历代还相传“未有建桥张,先有陈、罗、黄;未有陈、罗、黄,先有杨、古、赖……”,比张姓定居早的还有陈、罗、黄、杨、古、赖、吴等姓。可见,张德达之所以选择在此定居,就是因为此处的开发已达到相当的程度,经济条件较好。建桥附近大姓如环清王姓、丰良吴姓、大椹谭姓等,据说都是明初从福建西部迁此定居的。张德达定居后,即开始了在地化过程。首先是向官府登记户籍,成为本地人,领垦土地,承担官府的赋税徭役。和一般的移民不同,他是以地方官
7、的身份定居的,拥有一定的特权。故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张德达没有再去任官,而是向官府“承赋开田三百顷”24,圈占了大片土地,做起了大地主。他之所以能占有如此多的土地,一是拥有很大的势力;二是有官府的支持,当地向有“抗粮拒差”之习,而他贯彻了官府的赋税徭役政策,能交粮当差,实现了官府赋役制度的在地化。但这却恶化与当地土著的关系,因为所占之地不可能都是无主荒地。其次是请当地人黎谦信做管家,协调与土著的关系。黎姓是当地土著,居住在距白沙岗约6公里的山中大椹村。相传黎谦信“书算晓通,辩事明敏”,为了管理庞大的家业,应付“差役日迫,户税屡加”的局面,尤其是当时“干戈未靖,
8、寇氛未除”,与当地人关系恶化。为妥善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