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7575668
大小:2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27
《建桥围:好大一个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建桥围:好大一个家2004-11-24本报记者 曾海鹰 肖根平 特约记者 卢胜文 摄影报道先猜一个谜语:“水中有一物:椭圆形,两头翘,中间有桅杆……”太简单了?那你知道是什么吗?船?错!这里说的是一个建筑物——丰顺县建桥镇的建桥围。这是一个家,一个很大的家:规模大。建桥围距丰顺县城汤坑37公里,位于建桥镇政府对面,依山傍水。她是一座独一无二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总占地近1平方公里,围内占地15780平方米,整座建筑外形像一座城堡,呈长方形,外圆内方,城围四周有水环绕,远眺整座城像浮水大船,因此被当地群众称为“船形围”。外墙高而厚,门内架设木楼棚和枪眼孔(内宽外狭),结构紧凑,不露桁桷(叫“
2、封火”),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家族大。据介绍,该围创基者为明朝张氏德达公,原居福建上杭,在任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州牧时,遭兵燹纷争难归故里,遂创基于此,至今已逾400年(一说是建于1640年的崇祯十三年)。围内人口多时达2000多人,现在据说从围里出来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口在2万以上,他们全都姓张,都是“德达公”的子孙,都是一家人。内“容”大。船形围遵循外圆内方的理论,建造椭圆外廓,内围属方形。围内有6座祠堂,共三街十二巷二十四幢,较为普遍的是二栋(堂)、二横和三栋(堂)四横的大院,再次是围龙屋,结构坚固,窗眼小,层层叠叠形似盘龙,攻防自如,壁垒森严。围内还建有张氏各世府第公室,采用传统
3、四合院的建筑工艺,用抬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布局沿中轴线上、中、下三大厅,系奉祀先祖或公共娱乐场所。文化底蕴深。围门四座,门上方均镶嵌着一石匾,各具特色。西门是正门,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笔题写“西铭是式”四个大字(张载的《西铭》是道学的经典文献,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宋朝“二程”把这篇文章与《孟子》置于同等的地位,予以高度赞扬),受匾者是本围人张鉴初,原为孙中山侍卫;东门“东关巩固”,是嘉庆年间一位状元所书;南门“薰风自南”,是一位翰林所题;北门“众星拱北”,是解放后铁道学院的一位教授题写。建桥围居民世代崇文,人才辈出,解放前,有众多翰林学士、
4、进士和举人,现代有一批博士、硕士和大学生,围内保大堂、光大堂门外分别有清朝道光、嘉庆年间竖立的石旗杆5条,旗杆夹2副,就是历史见证。5 ▲和城门一样坚固的西门。 ▲围外窗上的狮头浮雕,像在述说着船形围过去的繁荣昌盛。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走进了建桥围。观大院堂堂,静谧和畅;游小巷幽幽,曲径回肠。5一进门,就来到十字街。这条街从西门到东门,把围一割南北两半,从北门到南门,又分为东西两部分,是围内最重要的主干道。路面本来全是细小的鹅卵石,后人嫌石头伤脚,就铺上了水泥。想一想现在都市人却要花钱在水泥路上铺鹅卵石,就有点错位的感觉。靠西门边原来是
5、一排门对门的商铺,徜徉于此,就仿佛置身于昔日那人声鼎沸、店铺林立、一派团结和睦、安居乐业的环境之中。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家都往外搬迁,留下来的人已经不多了。现在围里只有一家小杂货店,货架上、货柜里林林总总摆满了各色便宜的日用品。顾客不多,都是熟口熟面的宗室族人,大家在愉快的交谈中就完成了交易。 ▲惟一的小店,做的都是宗室族人的生意。 我们走访了几家人,也听到了一些故事:这故事听到了很多次——有个小偷半夜摸进围里,得手后想出去,可是走到天亮也还是在围里转,最后束手就擒。还有个说法,就是公安人员很少到围里抓赌,因为经常找不到举报人所说的地方。“载兰室”
6、有一姓何的老太太,据说是10个月大时被抱来建桥围的,如今已79岁了。她说,她大伯考过武秀才,一年能得到12石谷;她的房子本来很壮观,但在一场大火中毁了一半;现子女孝顺,生活也好。木工张林生,因为手艺好,在围内小有名气。1989年买了电刨机,使得手工工场有了点现代化的影子。据说,他15岁开始做木工,今年已57岁,长年的工作并没有让张师傅显得沧桑,看上去只有40多岁。张师傅主要做家具,农忙时也做风车等工具,据说一架风车能卖200元。5 ▲木工张林生。电锯刺耳的声音把我们从古老拉回到现实。 我们遇到两个放猪的小孩,大的约九岁,小的约四岁。和各地一样,是猪边走边拉屎;不一样的是
7、,小孩即刻把猪粪夹起,装进桶里。小孩说,围内的习惯如此,这样才不会臭气熏天,爷爷是这样,爷爷说他的爷爷也是这样。“围有围例”:南门是“生死门”,嫁娶、送葬要由此门进出,不得混淆,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吉利。历久经年,建桥围的往日热闹如同那城墙上剥落的漆土悄然逝去;岁月的洗涤剔除了尘世的喧嚣,遗留一片安谧、平实。他们在围里漫长的人生,他们生活中精彩的趣闻,到我们这里就成了浓缩的历史故事。历史沉淀了先辈的优良传统:重孝、崇文、安贫乐道,至今深深影响着围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