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ID:20301816

大小:865.4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2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第1页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第2页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第3页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第4页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 65.020B01     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3404—2018     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RuleforFieldResistanceEvaluationofWheatVarieties(Lines)againstCrownRot2018-08-17发布2018-09-17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37/T3404—2018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军山、张悦丽、张博、马立国、李长松、祁凯、赵洪海、徐作珽。4DB37/T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的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山东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的田间鉴定。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2.1 接种体通过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2.2 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

3、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3 接种体制备将小米放入沸水中煮沸2min后倒出,用冷水快速冷却并冲洗3次~4次,待晾至表面无水时分装、加塞、包扎,高温湿热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当地优势镰孢菌(Fusariumspp.)(病害症状和病菌形态特征见附录A)菌丝块,25℃恒温培养7d~10d,每天摇晃2次,确保病原菌均匀分布在米粒表面,至小米上长满菌丝,取出备用。4 田间抗病性鉴定4.1 鉴定圃选址鉴定圃应设置在人工营造的病圃或病害常发区,具备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将病圃地块分成面积为1.5m2(1.

4、5m×1m)的小区,小区间隔0.8m。每个小区播种1个品种(系),每品种(系)种植5行,行距25cm,重复3次。4.2 接种时期与方法先将用小米培养基扩繁的接种体均匀撒在播种沟里,每个小区15g,然后播种小麦。4.3 田间管理不追施肥料,其它按一般麦田管理。4.4 调查方法4DB37/T3404—2018于小麦灌浆后期,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20个单茎调查。1 抗性评价1.1 抗性级别划分1.1.1 病害分级标准:a)0级:整株茎秆无症状;b)1级:地上部基部第1叶鞘变褐色,但茎节没有病变;c)

5、3级:地上部分第1茎节变褐色;d)5级:地上部分第2茎节变褐色;e)7级:褐色病斑超过第2茎节,但无白穗;f)9级:褐色病斑超过第2茎节,产生白穗或因发病而无穗。1.1.2 病情指数计算公式:1.1.3 抗性级别划分:a)免疫(I):平均病情指数为0;b)高抗(HR):平均病情指数为0.01~10.00;c)抗病(R):平均病情指数为10.01~20.00;d)中抗(MR):平均病情指数为20.01~30.00;e)感病(S):平均病情指数为30.01~40.00;f)高感(HS):平均病情指数大于4

6、0.00。1.2 鉴定有效性判定若感病对照品种达到感病(S)级别(病情指数≥30.01),该批次鉴定有效。1.3 非一致性抗性判定1.3.1 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的结果中,如果2年的抗性级别是一致的,则此抗性级别作为最终鉴定结论。1.3.2 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相差一个抗性级别,以最低抗性级别为准。1.3.3 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抗性级别相差2个级别及以上的,则进行第三次鉴定。2 鉴定记载表格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鉴定记载表格参见附录B。4DB37/T3404—2

7、018A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小麦茎基腐病A.1 病害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山东优势菌为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pseudograminearum),主要症状包括:a)植株在生长前期受到侵染后,可导致种子萌发前的腐烂及苗期枯萎症状。苗期受到侵染后,首先表现出基部变褐的现象,然后扩展至胚芽鞘、根茎和叶鞘部位。b)根冠的侵染可引起根部的腐烂症状。病害侵染后引起根部组织表皮变褐,变褐部位可能出现在种子根和次生根上。c)引起茎部变褐(巧克力色)症状,可扩展至第六茎节,有时

8、候会出现但一般不会上升至穗部,另外,潮湿条件下,茎节节点处可产生红色或者白色的菌丝。d)随着茎基腐病的发展,最终可形成白穗症状,致使颖壳内无籽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秕籽。在潮湿条件下,由于腐生菌的作用,枯白穗变暗。A.2 病原菌形态描述A.2.1 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25℃黑暗条件下在PDA培养基上生长3d,菌落直径为4.1cm~5.5cm,气生菌丝发达,一般为白色或粉红色,绒状,常沿培养皿边缘长满整皿,菌落背视呈粉红色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