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ID:20300212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_第1页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_第2页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_第3页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改背景下对学生“主动参与”的再认识关键词:新课程;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代写论文    一、“主动参与”的内涵    目前,国内有些学者将“主动参与”看做是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一种主要特征或类型。我们认为这是不妥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进行学习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形成良好社会性品质的方式和形式。而“主动参与”中的参与并不具备方式、形式的特征,它只强调了参与学习活动,并没有指明较具体的参与学习的方式、形式。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乐于探究”和“交流与合作”都具备较明确、具体的学习的方式和形式,即学生是通过探究、交流与合作等具体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所以,我们认为

2、“主动参与”不属于学习方式。  那么,“主动参与”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呢?它又属于什么教学范畴呢?由于“参与”一词是一个不具体限定行为方式的词,所以,“主动参与”的主要特征就体现在“主动”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主动、被动甚至不动之分。显然,“主动参与”强调的是要使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学习活动,至于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形式则没有限定。可见,“主动参与”的实质是学生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态度,是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即“主动参与”属于情感、态度这一教学范畴,而非学习方式这一范畴。澄清对“主动参与”实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这条关于课程

3、实施的重要要求。    二、“主动参与”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主动参与”就是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从认识论的高度来看,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识活动,即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1〕。显然,在教学这一特殊认识活动中,学生居于认识主体的地位。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在于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各种能力并获得全面发

4、展。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身是否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将直接决定着他们掌握各类知识、技能的质量和效率。    2.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表明,人的能力不仅体现在具体的活动之中,而且也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人的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离不开人的自觉能动性〔2〕。在具体的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学生离不开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元认知等基本认知心理活动;在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还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动手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活动。显然,如果学生能不断地主动、积极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那么学生参与与他们各

5、种能力密切相关的活动的机会和质量就会显著提高,这必将利于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人类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成为万物之灵并不断超越人类现有水平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的动因。主体性也是人的发展的最高目的。马克思在谈到人的发展时曾指出:“只有当人所从事的活动转化为自主活动时,才能使个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主体性就是作为客体对立面的主体所具有的属性。它主要包括主体的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3〕。自然性指人的生理、身体等方面的物质属性;

6、社会性是指人是社会的存在物,是不能离开他人或群体乃至社会的;意识性是指主体是不同于动物、不同于本能的自觉的人,他有理性,能思维。意识性是主体能动性的一个重要根据。学生自然属性的发展离不开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将有利于他们健康身体和良好身体素质的形成;学生社会性的发展离不开与同学、伙伴以及教师、家长的交往,其中尤以与同学、伙伴的交往更为重要。如果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等活动,在课下共同游戏,那么对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情绪、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的意识性

7、主要体现在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控制性上。如果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那么反过来必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的良好发展。    三、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分析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因素,我们先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不同环境做以下考察: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环境主要有课内学习环境与课外学习环境。在课堂学习环境下,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主要有听老师讲课并思考、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和参与合作学习、讨论、实验、探究等(生生互动);在课外学习环境下,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自身的学习

8、活动,即复习、记忆、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