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新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新进展 以模拟铸件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变化规律为基础内容的数值模拟,如今已被许多学者称之为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Macro2Modelling)[1~4]。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经30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是成熟技术,它可以预测与铸件温度场直接相关的铸件的宏观缺陷,如:缩孔、缩松、热裂、宏观偏析等,并且可用于进行铸件的铸造工艺辅助设计,有力地促进了铸件生产的技术进步。在国际上,许多先进的铸造企业已将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作为提高铸件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然而,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也存在着两方面不足:(1)在宏观模
2、拟中,与潜热释放量线性相关的固相分数的变化量(Δfs)总是被间接地处理成温度变化量(ΔT)的函数:Δfs=f(ΔT)(1)这样,在数值模拟中潜热的释放量与温度的状态有关而与结晶时的动力学过程无关。实质上,潜热的释放量归根到底是由晶粒的生核与长大产生的,晶粒生长的具体过程必然对潜热释放速率产生一定影响。所 3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基金资助和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基金资助—34—以,忽略掉结晶动力学因素必然会影响模拟结果的精确程度。(2)宏观模拟中,由于潜热的释放量通过固相分数的变化量间接地表示为温度变化量的函数,所以,模拟结果只能得到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而不能预测铸件凝
3、固组织的特征(如晶粒度、晶粒尺寸等)。1 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预测铸件的组织特征进而推断其机械性能是铸造工作者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1966年,Oldfield[5]就首次提出了在铸件凝固过程宏观模拟的基础上,将传热方程中的热源项表示成形核率与生长速率的函数,从而可得到能反映铸件凝固组织的模拟结果的基本思想。在随后的20多年里,由于铸件凝固过程的宏观模拟尚在发展之中,所以,微观模拟也未能取得显著进展。近10年来,随着铸件凝固过程宏观模拟的日臻成熟,以及许多合金的凝固动力学规律进一步被揭示,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国际上已举行了几次有关这一
4、研究领域的专题会议。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正逐步成为铸造学科中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所谓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Micro2Mod2elling),是指在晶粒尺度上模拟铸件的凝固过程。它与铸件凝固过程宏观模拟的根本区别在于处理潜热释放速率时采用的方式不同。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是从凝固热力学与结晶动力学两方面出发,通过晶粒形核和长大的数学模型计算凝固潜热的释放量。在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中,与潜热释放量线性相关的固相分数的变化量是形核率(N.)与生长速率55Rt的函数:engΔfs=fN,5RYu(2).5t2 铸件凝固过程微观模拟的早期研究铸件凝固过程微观模
5、拟的早期研究,其目的主要在于得到合金的模拟冷却曲线,通过比较模拟冷却曲线与实测冷却曲线验证所采用的形核、生长模型及模拟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可靠。在这些数值模拟中,试样凝固后的晶粒密度是作为已知参数需要预先知道的。这类模拟对于验证人们关于某种合金凝固机理的认识(通过验证形核、生长模型)是否正确是极有价值的。例如:关于共晶灰铸铁的微观模拟结果[6]表明,采用:dTN=A·ΔT·(3).dtdR=B·ΔT2(4)dt(其中 N、ΔT、dT分别是形核率、过冷度及冷却.dtdR速度;dt是生长速度;A、B是由具体实验条件确定的常数)。描述共晶团的形核与长大过程,可以得到与
6、实测冷却曲线十分接近的模拟冷却曲线,说明人们对共晶灰铸铁凝固规律的上述认识是正确的。但当根据球墨铸铁传统的凝固理论(即:石墨球首先成核析出并很快被奥氏体壳包裹,随后,碳原子通过奥氏体壳扩散附着在石墨球上,依此方式,石墨球与奥氏体进行共生生长)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模拟球铁的冷却曲线[7]时,只有在形核率的数值比试样晶粒密度高3~4个数量级时,模拟所得冷却曲线与实测冷却曲线才比较接近。据此,有学者[7、8]提出:球墨铸铁凝固的传统理论可能是不正确的。在铸件凝固过程微观模拟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们皆采用了完全形成共晶组织的合金或完全形成枝晶组织的合金,并且都是针对形状
7、简单的小试样(Biot数<0.1)进行模拟研究的。显然,这与实际铸件的情况有很大差异,但通过早期研究,使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微观模拟的方法是有效的,它可用于模拟铸件凝固组织的发展变化。3 铸件凝固过程微观模拟的新进展进入90年代后,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模拟开始由试验研究向实际应用发展。Goettsch和Dantzig[9]以及Fras[4]等人模拟了亚共晶灰口铁的凝固过程。在Goettsch和Dantzig的工作中,初生奥氏体的量由平衡相图求得,共晶团的形核与长大在剩余液体中进行。共晶凝固被认为是只有共晶团形核与长大的过程。Goettsch和Dantzig还进一步
8、模拟了试样凝固之后的共析转变过程,并利用灰铸铁金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