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

ID:20293606

大小:342.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12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_第1页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_第2页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_第3页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_第4页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8单元:高二下期末复习讲解及练习一、基本知识点:1、光源和光线;2、绝对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3、全反射棱镜;4、光的波动性;5、光电效应、光子说;6、波尔原子模型;7、物质波;8、原子核。二、基本概念:(一)光源和光线:1、光源  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电灯、点燃的蜡烛等,都是光源.光具有能量,它可以使物体变热,使照相底片感光,使光电池供电,这时光能分别转化成内能、化学能、电能.光源发光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量,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光能.电灯

2、发光消耗电能,蜡烛发光消耗化学能,太阳发光消耗太阳内部的核能。光射入人的眼睛里,可以使人眼产生视觉反应.我们能够看到光源,是因为它发出的光射入了眼睛.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它们,它们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2、光线:在研究光的传播方向时,常常用到光线的概念.沿光的传播方向作一条线,并标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样的线叫做光线。  光线是个很有用的概念,有了它,就可以借助于几何学的方法研究光的传播.光线这个概念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并非实际存在

3、的东西,实际中即便是很窄的一束光,也必然要有一定的粗细,不可能得到像几何线那样的光线。  人眼在观察物体时,是根据射入眼睛那部分光线的方向和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来判断物体位置的.人眼位于某一发散光束的范围内,其中一部分光线射入眼睛.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观察者认为,光是从射入眼睛的光线的反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发出的。(二)绝对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  在折射现象中,光通过两种介质,所以折射率与这两种介质有关系.设光由介质1射人介质2,这时的折射率确切地说应叫做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通常用n21来表示

4、.例如玻璃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是1.50,水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是1.33.因此,(l)式应该确切地写成  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时的折射率,叫做该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某种介质的折射率,通常用n表示.前面课文中讲的某种介质的折射率,就是指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介质的折射率跟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关.设光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为v2,介质2对介质1的相对折射率为n21;,介质1对介质2的相对折射率为n12,则有  由上式可以看出  空气中的光速可以认为等于真空中的光速,因此

5、空气的绝对折射率可以认为是1,某种介质对空气的相对折射率可以认为等于这种介质的绝对折射率。  由折射率与光速的上述关系,可以求得绝对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的关系:  其中,n1和n2是介质1和2的绝对折射率.  知道了绝对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的关系后,(4)式可写成  由此得n1sinθ1=n2sinθ2(7)根据(7)式可以知道,如果使光线逆着原来的折射光线由介质2射到界面上,即入射角为θ2,在介质1中光线将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发生折射,即折射角等于θ1,就是说,在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三)、全反射棱

6、镜: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棱镜叫全反射棱镜.图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表示一个全反射棱镜的横截面,它的两个直角边AB和BC表示棱镜上两个互相垂直的侧面.如果光线垂直地射到AB面上,就会沿原来的方向射入棱镜,射到AC面上.由于入射角(45°)大于光从玻璃射入空气的临界角(42°),光会在AC面上发生全反射,沿着垂直于BC的方向从棱镜射出.如果光垂直地射到AC面上,沿原方向射入棱镜后,在AB、BC两个面上都会发生全反射,最后沿着与入射时相反的方向从AC面上射出.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这一原理,例如自

7、行车尾灯,高速公路上的指示路标等。在光学仪器里,常用全反射棱镜来代替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初看起来全反射棱镜仅仅相当于一个平面镜,使用全反射棱镜的地方完全可以由平面镜替代,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一般的平面镜都是在玻璃的后表面镀银而成,我们前面讨论平面镜成像时,都是只考虑这个银面的反射。(四)光的波粒二象性:在很长的时期内对光的认识却进展得很慢,直到17世纪才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另一种是波动说,是跟牛顿同时代的

8、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1629—1695)提出的,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微粒说和波动说都能解释一些光现象,但又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由于早期的波动说不能用数学作严格的表达和分析,再加上牛顿在物理学界的威望,微粒说一直占上风.到了19世纪初,人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波动的特征,不能用微粒说解释,因而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此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这种假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