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

ID:2028924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_第1页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_第2页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_第3页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_第4页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_第5页
资源描述:

《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1世纪国内“认知与隐喻”研究述评(2000-2015)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核心内容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木文对过去16年间(2000—2015)刊登于国内14种主要期刊上,关于“认知隐喻”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认知和隐喻”相关研究在过去16年呈上升趋势,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但隐喻能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受关注度不高,并且相关研究多偏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缺乏,隐喻能力测量标准也未统一。认知语言学中对“隐喻”这一基木术语的概念解释存在内涵泛化现象等均需引起重视。关键词:概念隐喻;隐喻能力二语学习者常将母语思维套用在目

2、的语的形式上,因而出现语言不地道现象,或者说缺乏概念流利性。概念流利和概念隐喻能力息息相关,故木文对2001年至2015年这15年间的相关文章进行了分析整理,总结岀相关研究趋势,未来发展方向和理论框架的不足。一、[]文献收集整理及分析(一)文献来源及梳理方法笔者此次检索了200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16年间关于认知隐喻研究的期刊论文,主要检索对象是中国大陆10个主要期刊:《外语界》《外国语》、《外语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教学》、《当代语言学》、《中国外语》等。检索的标准是文章的标题、主题词或摘要含有“

3、认知隐喻”或“隐喻”,再根据王霜梅对“修辞隐喻”和“认知隐喻”所做的区分,将检索到的文献进一步整理,删减掉属于修辞隐喻研究的部分。[1]为了使检索结果条理清晰,便于查看,笔者参照了孟志刚等人对相关研究做的分类,将结果分为认知隐喻的宏观研究,微观研宄和理论应用研宄三大类。[2】最后进一步按照研究方法,将其分为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两大类。(二)数据分布情况及特点如表1所示,本次检索结果包括10大核心外语类期刊中的443篇相关论文,2000年至2015年关于认知隐喻的研究趋势呈不规则变化,研究热度吋高吋低,数量较多的是2014年,高达到43篇,占总数的9.7%,紧跟艽后的是2008

4、年和2011年各自的39篇,均占总数的8.8%,以及2013年的36篇,占总计论文数的8.1%。各人期刊中当属《外语学刊》和《外语与外语教学》对认知隐喻研究较为关注,本世纪以来刊登相关文章分别为89篇和82篇,关注较少的是《外语界》和《当代外语》分别仅有7篇和6篇。二、研究范围分类情况及特征根据研究分类,此次检索到的文献可分为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和理论应用研究三大类,如表2所示,前两类研究论文数量较为接近,分别为179篇和198篇,占总检索数量(443)的39.7%和44.7%,而理论应用研究明显较之二者偏少。此结果较之孟志刚等学者对1990-2010年相关文献所做的抽样研究

5、结果奋明显变化,笔者分析原因有三点,其一,两者检索期刊名0及数0不尽相同;其二,两篇文章检索的吋间段不同,从表1看来,2010年以后,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增多,并于2014年达到顶峰;其三,笔者在整理数据吋,仅保留了认知隐喻相关研究,删减了传统修辞隐喻研究的部分。下面就跟各部分检索分析情况进行简单介绍:(一)宏观理论研究这类研究主要关注认知隐喻的基本概念,工作机制,表征,研究模式和理解过程等。由于认知语言学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结合,认知隐喻理论的建构,如开篇所提,难免借助于其他学科。此类论文具冇明显的跨学科研究特点或自身理论及表征阐释阐释特点,如文旭、匡方涛(200

6、2)[3]、赵彦春(2000,2014)[4][5】、王文斌、熊学亮(2008)[6】等。如果说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分水岭是体验哲学,那么隐喻的认知说则区分了传统隐喻(修辞隐喻)和现代隐喻(认知隐喻)。修辞学中明喻、提喻和隐喻是有所不同的,而广义的认知隐喻理论则认为明喻属于隐喻,关于认知隐喻概念的界定研究包括束定芳(2003)[7】、俞建梁(2006)[8]等。(二)微观理论研究微观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隐喻:覃修桂、黄兴运(2014)[9]、张征、杨成虎(2013)[10]、汪少华、樊欣(2009)[11]、语法隐喻:杨波(2013)[12]、陈新仁(2014

7、)[13]、张德禄、雷茜(2013)[14],吋间隐喻:徐英平(2006)[15]、周榕(2000)[16】、张建理、骆容(2007)[17],空间隐喻:张继文(2010)[18]、刘丽红、张积家(2009)[19]、王建兰(2009)[20],语篇隐喻:刘汝荣(2013)[21]、高圣兵(2006)[22];刘承宇(2002)[23]等。从表2可知道微观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据认知隐喻研究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微观理论视角下,隐喻表征等从跨学科角度分析研究逐年增多。这无疑是为今后的认知隐喻理论研宄提供了很好的学科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