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80315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第二框题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课程标准】: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课堂探究:我们今天常常针对什么问题使用“实事求是”这个词?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我们今天所说的“实事求是”是指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无论做什么 事情,都要从容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2、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文化的发 展和复兴,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发展就是无 源之水、无本之木。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能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必须要把握 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在创造中
3、继承,在推陈中出新,创造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课堂探究:你是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请说出理由。 ◇探究提示:(1)观点一是片面的。认为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消极方面,应予以摆脱这些消极方面的影响是正确的。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也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的正确思想,对此我们应予以借鉴吸收,不能全部抛弃。 (2)观点二也是片面的。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有许多合理成分,但也有不少消极成分,正确的做法是批判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回归古代教育思想。 ◇课堂练习: 关于文化继
4、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理解,④说法错误,故B、C、D项 可排除。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文化在本质上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活动及其社会关系,因此,文化又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
5、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也会经历一个新的文化形态取代旧的文化形态的过程。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列举了社会制度的更替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中国占代造纸术的
6、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点拨:教材“相关链接”说明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课堂探究: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看,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探究提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声音、图像、文字、活动影像等多种方式,对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选择、传递、储存,--h-~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播、继承、交流与发展。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
7、先导,不同思想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不但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例如,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一批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社会和历史。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史料的运用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史学的编纂方法出现了突破,唯物史观得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进入新的蓬勃发展时期。 ◇课堂探究:你能否根据现有的历史知识,谈谈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说的见解。 ◇探究提示:(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
8、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讲的“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老子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