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

ID:2027854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_第1页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_第2页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_第3页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_第4页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就“大阅读”的文章与木棉商榷//-->谈阅读教学包括“大阅读教学”的文章已经不少,因此如果仅仅从标题看,木棉这篇文章似乎无甚新意,但细细读完全文,我觉得木棉最令我赞叹之处,是在理论到实践(操作)的转换上进行了极有意义的探索,不仅回答了“应该怎样”而且回答了“如何怎样”。而我们的语文教育正需要这样的令人敬佩的探索者!  我和木棉是没有见过面的好朋友,因此,我不再说更多的褒奖之辞。对于学术探索而言,最可贵的是提出不同看法,让思考在碰撞中更加严密。我到苏州大学读书,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质疑。我的导师每次讲课之前,先将其讲课内容公布给我们。上课时,便叫我们向他的理论质疑,他一一答复,每当他

2、被问到了,便很高兴:“这说明我的理论还有漏洞。”他对我们说:“我请你们质疑,不是出于谦虚,而是构筑我理论大厦的需要。你们帮我提出一个质疑,我就堵死一个思维的漏洞,促使我的思维更加严密,促使我的理论接近无懈可击。”现在,我就试着给木棉提几个问题。  第一,“以阅读教学为龙头带动整个语文教育是一个标本兼治的通途”吗?  记得“韩军在线”曾有人提出过“语文教育应以什么为突破口”,当时许多X友纷纷谈自己的看法。我在回帖时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有突破口,但这个突破口决不是唯一的绝对的,应该因人(教师和学生)而异。以阅读为突破口当然是可行的,但以写作、以口语训练等等也是可行的。按过去说,语文教育

3、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觉得这四者任何一点都可以作为突破口。在八十年代中期,我曾搞过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的课题实验(三年),效果非常明显。在从教多数时候,我是以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龙头”(也就是突破口),效果也不错。在我们四川,有一位教师以古典诗词的背诵来带动语文教学,教学效果相当好。还有教师甚至以书法作为突破口,也收到效果。一句话,以什么作为突破口,既要看这个突破口在语文知识能力中的位置,还要看,不,更要看语文教师的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优势(刚才说的以古典诗词或以书法为突破口的教师就是如此)。这里,我一点都不反对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只是

4、不赞成将这个突破口作为唯一的绝对的突破口。  第二,关于“接受美学”。  木棉的文章说――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文本的本身不经过阅读,对某一对象而言,就没有任何意义,也无谓生命,只是一个多层面、未定性、未完成的开放结构,其存在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阅读是一种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客体的意图语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载体中留下一些暗示,这些暗示尤如空白,有待读者在阅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去填充。文本意义的实现是读者的释义具体化的过程,正是这个过程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其成为“作品”的价值也只有经由读者的阅读才能体现出来。//-->  我对此表示质疑。当然,我知道,木棉这里引用的是权威的观

5、点。至少最近10年来,谓“接受美学”风靡中学语文教学界,几乎成了“公认的真理”,我也曾是其随者之一。但最近一年的思考,我对此产生了怀疑。因此,这里我已不仅仅是对木棉的质疑,而是对“接受美学”提出质疑。  按一般人理解的“接受美学”,任何作品在阅读前“没有任何意义”“其存在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意义”。对此,我在上半年写成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释学思考》一文中有专门的论述,现将有关部分照录于此――  我们在谈阅读教学时,“理解”的含义基本上等同于“阅读”。但这里我谈阅读目的时,我要将这二者暂时区别开来。理解的目的,就是指向意义本身,而阅读的目的则是指向阅读者的生活(物质的或精神的)需

6、要。  语文阅读教学说的“理解”有两种情况: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二是帮助学生理解是怎样表达意义的。前者重在内容,后者重在形式。  关于理解的目的,解释学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回答。  第一种是“复原说”或“重建说”。谓复原说或重建说,是说理解本文的目的是为了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或者说,是为了把握的思想,通过理解,使文本的意义或的思想在理解者头脑中得到复现或重建。近代及其以前的解释学,主要取这种解释学立场,有人用“客观主义”来称呼这种立场。  第二种是“创造意义说”。“创造意义说”认为,理解的目的不是复原或重建作品的意义,而是创造作品的意义,使作品具有、生成意义。这种观点谓“意

7、义”只是一个“可能的世界”:“作品有它自己的世界,解释者也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在解释者的理解中发生接触后,溶合为一个新的可能的世界--意义。”(殷鼎:《理解的命运》)  第三种是“实用说”。“实用说”认为,理解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实用目的,理解不要去问作品自身的意义问题,不要去问理解是否符合作品自身的意义的问题。理解达到了我的目的,为我服务,这就够了。  在这三种观点中,第一种和第二、三种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作品有自身独立的意义。“复原说”或“重建说”是明确承认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