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7796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论语言接触和语言互译障碍的克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语言接触和语言互译障碍的克服中国—东盟南博会语言接触翻译障碍克服 一、语言接触研究 在语言演变的长河中,由于族群的相互迁移、近邻间长期密切的文化纽带和输出型的语言传承与教育(吴汉,2007:69),任何语言不可能同其他语言完全隔离,必然会连续或阶段性地产生接触,相互继承和借鉴,而促使语言演变的加速、语码的发展及互译机制的改变,引发语言影响、语言兼用及语言转型的语言变化链(袁焱,2002:17)。自二十世纪以来,对语言接触的研究逐渐提上日程并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uysken?P的《语言接
2、触与双语性》(LanguageContactandBilingualism)、Sarah?G?Thomason的《语言接触导论》(LanguageContact—AnIntroduction)及Herne.B.和Kuteva.T的《语言接触与语法演变》(LanguageContactandGrammaticalChange)等都一一得出结论,“显性”和“隐性”的语言接触是引起语言演变的杠杆和产生语言变异的发酵素,能够使多语言、多文化研究进入一个更完善、更科学的领域,帮助语言学习者及使用者更好地把握
3、异语言、异文化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改善语言共时、历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具有语言和文化互通互译方面的重要价值。 然语言演变也好,语言变异也罢,纯粹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或文化的相加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新结果,其原因在于语言接触与众多社会因素有关,世界性的语言接触必须将它放在一个特殊的语域环境中去分析和讨论,采取系统研究的方法才能有横到边、纵到底的突破,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决定性意义都有它们的个中理由。一种语言在与另一种语言接触时,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共时与历时的概念中都会出现一些新形式和新变异。
4、尤其是文化相对后进的民族与相对先进的民族、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接触后,受影响的程度会相对较大,出现的新形式和变异性状就显得愈加明显。这些新形式和新内容,有的是原本语言中没有的。自身语言或文化中不存在的形式和内容被本地化后,易长期稳定地存活于该语言、该文化中,并推而广之,得以丰富和社会化、生活化、日常化的应用与交流。观照语言、文化具象,从各自语言文化的本体出发,进行语言结构基本要素的研究,以语言文化物理的、心理的和时间的视角为基本轴,进行异语码转换与跨文化交际层面的解析,和宽泛的交际环境与跨文化交际、
5、文化定势的对比分析(贾玉新,2000:55-133),最终又回归到本体中来思考语言内质、外显及信息代码系统的灵性转换、句界的调用、音韵的调节和遣词造句的调整,演化成跨语言和跨文化中交际效能的“权势”、“平等“或“一致性”(贾玉新,2000:314),这对于丰富语言区域和文化格局的认知与理解、发现性学习与掌握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意义。同时,立足于语言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而进行语言接触和克服互译障碍是社会语言规划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对语言接触的研究表明,随着被影响语言与影响语言的不断渗透与移植、借
6、用与演变,就会形成有时遥相呼应、有时形影相随的亲缘关系,一方面为异语言接触者的语言使用及交际提供了有形便利,另一方面也衍生出异语码传播、沟通和翻译的无形障碍,相关语言的类型学意象或图景(typologicalprofile)便会经历显著变化,在特定情形下会导致出现次模标本或所谓的后补模式(metatype),也就是说,相关语言之间获得了高度的互译性(mutualintertranslatability)(林有苗,2008:212-214)层面与机理。 二、中国-东盟的语言接触 中国—东盟一体化
7、进程带来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不同文化的彼此融合和语言的相互接触,各语言、文化在这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X状中向前演进,得到了量的扩充和质的飞跃,并集结于举世瞩目的南博会。从此,中国,尤其是广西与东盟各国、各民族、各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途径和效能、广度和深度等都得到不断的发展,各国语言和文化在水乳交融中相映成辉,成就自身的语言规划和语言传播,更彰显出各自围绕汉语言、汉文化核心的独特魅力和科学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接触的频繁、影响的深入,在异语言、异文化的借用成分中,有的语言形式或文化内容
8、在本民族语言文化中已经存在,与其自身的固有成分构成并存之势,共事于汉语和东南亚各国语言间的运用与交际,促成汉语和东南亚各语言的改革与创新。 语言发生学证明,由于时空因子的作用,东南亚各国在与中国汉语及汉文化接触后,必然而又偶然在受着汉语语音、词汇及语法上的影响,语言特点和语言功能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借音、借词、借语法概念的现象涉及到生产、生活、文化、宗教、经贸等各个方面,在广袤的东南亚形成了一个汉语与缅泰语、马来语、印尼语、越南语等耦合共生、极具血缘关系的汉文化语族和汉字文化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