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64036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9
《日本《侦探业法》对我国的启迪与借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本《侦探业法》对我国的启迪与借鉴 〔摘要〕日本为了改变侦探业的混乱状态,规范行业运行,稳定社会秩序,制定颁布了《侦探业法》。该法主要规定了侦探业准入的限制条件、书面交付义务、保密义务、对从业人员培训的义务等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明确禁止私人侦探,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私人侦探的需求逐渐扩大,而公力的救济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我国私人侦探组织或个人不断发展壮大,以各种名义生存于“半地下”状态。从社会的物质基础、国家的法制条件和公众的观念来看,我国私人侦探业立法具有可行性。期望日本的《侦探业法》能
2、够对我国的私人侦探业立法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侦探业法;启迪与借鉴 日本《侦探业法》(全称《规范侦探业业务相关的法律》)于2006年6月8日颁布,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这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的日本侦探行业来讲,是一个提高行业发展水平的良好契机。本文在介绍、分析该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私人侦探业的现状,对我国私人侦探业立法的可行性进行了简略的分析。 一、日本《侦探业法》的制定背景及主要内容 (一)制定的背景 在日本有很多侦探社之类的调查机构,名称有征信
3、社、调查所(中心)、侦探社等等。因为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不需要任何资质、资格,所以在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吸引了很多失业、无业人员或者想要创业者,从人员素质来看是良莠不齐的。正因如此,在这个行业经常发生纠纷,一般是和雇主之间因为合同的内容发生争议,还有的是利用非法手段进行调查,或者利用掌握调查对象的秘密进行敲诈等。而且这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生存下来,一些侦探社从业人员在实施调查的过程中使用着各种各样非法的手段。因此,这个行业是一个没有规则的无法无天的领域。 以下是近年来日本的侦探从业人员触犯法
4、律的几个犯罪事例〔1〕: 1.某侦探社的从业人员接受了地下钱庄人员的委托,对一个记者的电话进行窃听,触犯了电信通信法的相关规定,被逮捕。 2.某侦探社的从业人员在2004年7月对一起离婚调解中某女士的行动进行确认的过程中,采取了非法手段,悄悄侵入该女士的车库,并且在汽车上安装了跟踪装置,因此被以非法入侵住宅的罪名逮捕。 鉴于现实中大量存在着这样的案例,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整顿、规范的时候,为此,立法机关在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于2006年6月8日颁布了日本《侦探业法》
5、。 (二)日本《侦探业法》的主要内容 日本《侦探业法》正文二十条,附则三条{1}。下面就一些重要方面进行介绍。 1.侦探业务的定义 (1)接受他人的委托,以收集特定的人的行踪等信息为目的的行为; (2)以面对面的调查、跟踪、蹲守、监视等类似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的行为; (3)并将其调查结果向委托人进行报告。 符合以上特征的业务可以说是侦探业务。那么,运营这样业务的就称之为“侦探业”。但是,对于接受广播电视机构、报社、通讯社或者其他报道机构以及同领域的个人的委托,并为了新闻报道的目的而进
6、行的工作除外。 2.日本《侦探业法》不适用于以下活动 (1)出版社用于报道的目的而委托的侦探业务以及对作家、自由撰稿人、网络媒体等进行的采访活动。 (2)以附加评价作为前提的学术调查活动,对律师、税务师这样特定的人的行踪等信息进行收集而不能予以说明的活动。 3.不得从事侦探业的事由 符合以下所列的各种情况之一的,不得从事侦探业。 (1)成年以后作为被保护人、准禁治产者、破产者身份没有恢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身份的; (2)被处以监禁以上的刑罚,或违反侦探业法的规定被处以罚金的,执行结束,或执
7、行结束之日起未经过5年的; (3)最近5年之间违反了停止营业命令以及废止营业命令的; (4)黑社会组织成员以及脱离黑社会组织之日起未经过5年的; (5)不具有同营业相关的与成年者同样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符合上述1-4情形的; (6)在法人团体内的管理干部中,符合上述1-4情形的,不得运营侦探业的事务。 4.申报制度的引入 准备经营侦探业的人,在开始营业之前,必须经由管辖区内的警察署长,到对营业所所在地有管辖权的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进行营业的申报。另外,侦探业歇业的时候,或申报事项有变
8、更的时候,从歇业之日起10日之内,必须进行相应的申报。 这些的申报,每个营业所都必须进行。也就是说,持有复数的营业所的侦探业者,必须分别到管辖各个营业所的所在地的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进行申报。在同一的都道府县区域内持有复数的营业所的侦探业者,向同一的都道府县公安委员会进行复数的申报。 5.开展侦探业务的原则 (1)侦探业者在开展侦探业务的时候,不得进行被其他法律、法规禁止、限制的行为和活动。 (2)必须注意不得侵害他人的平稳生活、合法权益。 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