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

ID:20242592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0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_第1页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_第2页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_第3页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_第4页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千秋史话》节目创作资源的选择

2、第1 前言创办于1998年6月的《千秋史话》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海内外观众的欢迎。今年,随着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重新定位及2000年2月7日的全面改版,《千秋史话》节目在对外宣传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有必要对整个节目的创作进行一些学术探讨,以利于节目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一、概念的提出创作资源的选择问题实际上就是选题的问题,选题这个词在平时看来是一个泛泛的概念,因为任何一个节目都存在选题的问题,但是由于每一个节目的定位、宗旨和收视对象不同,所以决定了这个节目的选题问题应该进行更确切的研究和定位。针对《千秋史话》节目

3、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创作资源的概念。1.什么是《千秋史话》节目的创作资源?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有一句广告词:“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这句广告宣传词的前半句的确值得深思,该节目的宗旨是报道、调查正在发生的新闻大事,所以,将他们正在进行报道的事件称为正在发生的历史,这使我们想到了那些被载入史册的、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件,不都是当时最重要的新闻吗?只不过《千秋史话》节目不是在进行实时的调查和报道,而是在“报导已经发生的情事之前因后果”。(引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每到岁末,全球各大新闻媒体都要进行本年度十大新闻的评选,

4、既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在这里我们不妨做个大胆的推算。以中国为例,现在我们能确切证明的中国历史始自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如果从那时起算到现在已整整是3600年,按每年十件国内大事算,到现在也有了三万多件。这些大事是什么?这些就是我们赖以创作的资源。我们现在的《千秋史话》节目每周一个话题,每年52期,若要讲完三万起大事,说清楚中国3000多年的历史,恐怕600年也做不完。况且,沧海桑田,大浪淘沙,漫漫历史长河中,随着每一次改变历史轨迹的事件的发生,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他们影响着历史事件的发展,同样历史也在塑造着这些风云人物,他们的行为,语言历经数千年依然

5、栩栩如生、清晰可闻,这些历史人物也是我们赖以创作的资源。2.如何站在时代的背景下看待创作资源。按照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上下五千年,也就是说在有公元纪年之前中华民族已经有三千年的辉煌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回望历史,历史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近。直到1911年,封建帝制被推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1999年也不过是短短的50年,改革开放到现在才21年,如果将新中国的历史置于中华民族整个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浪花一朵,相比之下,改革开放的20年更是一瞬,但是就在

6、这一瞬间,中华民族开始走向伟大的复兴。历史足迹就像山丘沟壑,有起有伏,当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的时候,我们也就像站在高高的向阳坡上回望历史。正因为经过了这曲曲折折的道路,我们才走到了今天,今天和昨天是连在一起的。兴也一瞬、亡也一瞬,中国的历史就是由这无数的瞬间组成,而且这每一个瞬间都与今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人类虽已进入了有公元以来的第三个千年,但我们依然离不开历史。所以,我们应该站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本着这样一种心态去看待我们无限的创作资源,创作明天的《千秋史话》。3.我们能为创作资源提供怎样的空间。今年2月7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将全面改版,改版

7、后的国际频道将以新闻节目为主体,以中华传统文化节目为支撑,那么在新版的国际频道中,《千秋史话》节目必然成为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栏目。但是根据现在的安排,我们的节目只有15分钟,而且是每周一次,一年才52次,利用这么短的时间去展现一个上下五千年的、浩瀚的历史文化体系的确不容易,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我们的创作空间。这样小的创作空间就逼着我们要去将无限的创作资源压缩到有限的空间里。另外,我们的栏目在国际频道的位置决定了我们的收视对象是广大的、具有中华民族背景的海外华人、华侨,他们当中有老华侨、老华人,也有正在成长的新华侨、新移民,要正确的选择创作资源,充

8、分地利用我们的空间,研究我们的收视对象,也是一项必须要去做的工作。二、我们拥有哪些创作资源?不同的人研究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著名学者黄仁宇在他撰写的《中国大历史》中说,历史的演变“靠抽税而转移”,他的这种说法启迪了我们的思路,看待自己的历史也必然要用多种眼光去看,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我们的创作资源,以发现它们的有用之处。其实我们的创作资源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个是考古的成果,一个是历史的文献。考古就是为了要证明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已经存在的历史,每一次考古发现一份厚重的千秋史话;而历史的文献更是我们挖掘不尽的资源。分析比较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从中

9、窥出晦涩的接近历史的真实的痕迹,这也是我们《千秋史话》节目的学术原则,惟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节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