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

ID:2023781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1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_第1页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_第2页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_第3页
资源描述: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

2、第1 [内容提要]我们面临着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不同文化间的传播活动正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加速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这种跨文化传播的产生机制是什么?传播的作用以及对传播生态的影响是什么?文章就这三个命题略做阐述。[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全球化背景[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我们面临着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传播媒介迅速改变了大众媒介文化在日常生活的社会文化构成和社会阶层划分中的角色,人们正是通过它来建构自我及确定自我在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媒介文化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内容,文化工业从单数变为复数。卫

3、星电视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组织化的传播技术手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大众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强化了社会的开放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卫星电视以及多媒体和互联网本身的发展也在朝着越来越开放的方向,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当中的现实力量或者说是“新殖民主义”的先头部队。从软件到硬件,从广告到节目,信息传播产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从通讯卫星到光缆干线,跨国传播活动正以日新月异的方式加速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各种对话、科技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存在的普遍方式。跨文化传播的表象越来越直接地通过媒介本身

4、扩散出来,数量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传播技术的直接性手段对我们理解跨文化传播提出了几个基本问题,一是跨文化传播的产生机制是什么?二是跨文化传播的作用过程如何?三是跨文化传播的媒介逻辑对传播生态有什么影响?本文试图就这三个命题略做阐述。一、技术神话的经济本质根据控制论的原理来说,一个社会的主要敌人是熵。而传播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扮演一个解放者的角色,抵消所有试图摧毁发展生机并导致社会蜕化的因素,这就赋予传播一种“意识形态”的意义,因为可以从技术手段上来推断通过信息传播网络的设置来解决社会发展当中可能

5、出现的问题。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就把社会定义为传播工艺所施展的对象,他的幻觉是希望通过传播机器的功能来担保社会和谐,产生一种观察者和观察对象之间的互动反应。根据他的“传播是人体延伸”的理论,所有的人体存在(生理、智力、肌肉、神经等)都是物理意义或信息意义上的媒介。这个假说的阐释基础是把人类现象归结为自然科学的推理,从技术角度上去理解似乎是正确的,而从社会角度和智力角度去理解就要大打折扣。麦克卢汉的技术乐观主义在于他假定一个形式意义上的技术模式拥有足够的理性意图,这实际上暴露出技术理性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在

6、麦克卢汉的心目中,传播具有实现世界大同的功能,因为传播技术工具的更新把世界变为“地球村。”差不多与麦克卢汉同时,美国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1969年)一书当中提出他的看法。他说我们处在一个谈论文化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立场的时代,但这无关紧要。我们从今以后不可能再讨论帝国主义,这包括文化帝国主义和经济帝国主义,尤其是文化帝国主义。因为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为所有社会提供参考的新模式。他预言这个模式将被所有社会所模仿:“地球村模式”或“全球化社会”。争论当中他还居心叵测地指出60年代的美国是全球化社

7、会的成功体现。在历史上第一个接近全球化社会和地球村平台的国家是美国。我们不能再讲帝国主义,因为美国向所有社会提供了一个模式:这当中没有力量关系,因为这个模式是中立的。他举例牛仔裤、模特儿、电影电视、大学之间的国际交流作为论据,证明美国代表了唯一行得通的人类演变的模式。他还就传播这一点进行补充:如果说美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是因为它是第一个传播发达的社会,全球至少有65%的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终端是美国。我们是一个传播很兴盛的社会,是历史上最全球化的社会。“不管怎么说,美国强大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是它对传播

8、的世界市场的支配。世界上流通的80%的文字和影像于美国。”①他从中引出政治教训:今后,我们应该通过网络外交的方式来实现炮舰外交和实力外交不能实现的目的。布热津斯基的设想在随后掀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中得到印证。首先是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带动下推出企业管理模式的全球化,把产品、服务、管理、技术的市场竞争扩张到全球范围。这样,美国传统的经验功能主义学派当中,冷战期间的信息自由流动原则在20世纪80年代转变为消费者主权的要求。而为了制造世界范围的市场,跨国公司的市场扩展战略把传播作为新的轴线,传播全球化的实

9、质是传播产品的全球化生产和营销。按照美国哈佛大学西奥多·利维特(TheadorLvitt)教授的分析,新的全球空间有四个特征:首先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其次,市场规模不再是全国的而是世界的;第三,城市生活模式占优势;第四是出现了有决定性影响的趋向(个人主义的发展,青年人的美国化)。从这些观察出发,推出三个假设:在新技术压力下需求的同质化;价格竞争(消费者准备牺牲特殊偏爱来从便宜和质量足够好的产品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