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36382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1
《1-10《短新闻两篇》导学案(教师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短新闻两篇》学案(教师用)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教学目标】1、学习新闻相关知识;2、学习两篇新闻所运用的文学技巧;3、掌握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别了》一文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奥斯维辛》一文中进行和平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学习两篇新闻的文学特色。【学习方法】讲授学习、分组合作、互动探究一、课前预习1、通读课文,积累字词。(见《金版》晨读晨练)2、了解文章写作背景。(见《金版》常识我自知:写作背景)二、自主学习测试:1、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冉冉()婆娑()窒
2、息()紫荆花()雏菊花()2、为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履()_______嗑()_______瞌()_______覆()_______磕()_______倍()_______陪()_______赔()_______剖()_______菩()_______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一)新闻文体知识1、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新闻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3、经过,结果。和记叙文一样。2、国际通用的新闻六要素是(用中英文分别填写)什么时间(when),什么地点(where),什么人物(who),什么原因(why),什么事件(what),结果怎样(how)。3、新闻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题,结语。(二)课文内容1、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别了,不列颠尼亚》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主要内容。《别了》:1997年6月30日到1997年7月1日,中英政府完成政权交接,末任港督黯然离港。《奥斯维辛》:各国游客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缅怀遇难者。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4、新闻》一文的导语是哪句?结语是哪句?导语:1-3自然段结语:最后一段3、《别了》一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用连贯的语言复述《别了》一文中,中英政权交接的过程。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场景一: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场景二:添马舰东面广场降英国国旗;场景三:中英交接仪,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场景四: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4、请简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心情是如何变化的。女牢房——惊惧万分不育实验室——不忍开放纪念墙——同情、尊敬绞刑地下室——祷告、恳求、无法继续四、问题探究:(一)
5、《别了,不列颠尼亚》1、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标题的含义?双关,字面上是查尔斯和彭定康离开香港;另一方面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被洗刷。2、第五段中的“日落仪式”有什么含义?仍然是双关。晚6点15分是日落时分,同时英国被称作日不落帝国;香港回归标志着英国在香港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称作“日落仪式”。同意3、最后一段作者详写三个时间的目的何在?强调有历史意义的时间点,让人们记住这一刻;同时强调156年5个月零4天,既提醒人们勿忘历史,同时也洋溢出了喜悦、骄傲之情。4、全文最
6、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删去可好?为什么?删去不好。这句话表面上是陈述大英帝国在香港的来去,实际上还包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感叹。历史总存在着偶然性,也伴随着必然性。(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童嬉戏本是美好和平的景象,而作者为什么却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是反语。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体现出强烈的反差,因此感到可怕。这种可怕让读者感到压抑,同时也强烈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愤懑和控诉。2、为何作者要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却有
7、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这是作者身为记者的良心在催促他写。“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这里只出了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和心境。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有什么深意?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既让人难忘,也是一种讽刺——无论纳粹多么残暴也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4、对基督徒来说,上帝的爱无处不在,而作者却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这是为什么?作祷告,或是为了求得上帝的
8、谅解,或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在奥斯维辛,刽子手上市了人性,他们不会向上帝祷告忏悔自己;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所以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五、知识拓展延伸(一)相关知识拓展1、关于《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