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ID:20228027

大小:6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0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_第1页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_第2页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_第3页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_第4页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道德标尺与传媒导向摘要关于“范跑跑事件”,折射出传媒的一个导向问题,传媒与社会大众道德观存在着既统一的一面,也出现了对立的一面,有些情况下大众会做出与传媒期望相反的解读;在任何时期弘扬道德都是传媒的重要职责,因为社会需要道德标尺来为大众指引方向:弘扬道德,批判错误,加强自律。这样才能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典范,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道德绑架传媒导向    Abstract"Fanrunincident"reflectsamedia-orientedissues,themediaandpublicmorality,therearestillonlyaunified,therehaveal

2、sobeenopposingside,insomecasesthepublicandthemediaexpecttheoppositeinterpretation;Atanytimetopromotemediaethicsisanimportantduty,becausesocietyneedsmoralyardsticktoguidethedirectionofthegeneralpublicandtopromoteethical,criticalerror,self-discipline.Onlyinthisunitycansetagoodexampleofmorality,andpro

3、motethebuildingofaharmonioussociety.  Keyoralkidnappingofthemedia-driven    道德作为一个恒久的话题,经常被社会舆论所关注,尤其是传媒聚焦于某一事件,由此折射出具有巨大争议性的命题时更是如此。在当下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涉及道德拷问的事实会触及人们脆弱而敏感的神经,也激发了一波又一波话语交锋。自2008年5月汶川地震以来,四川都江堰原光亚中学教师范美忠因为发表了不救学生而自己先跑的网络辩护文章,引起众多公众抨击。这一事件因为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中范美忠与郭松民的激辩更广为人知。此事虽已落下帷幕,但其中反映的道德命题却是值

4、得深思的,尤其是“道德绑架”所寓意的道德要求甚至是  所谓的道德强迫命题与传媒之间的关系还是应该反思的。    一、“道德绑架”直指传媒导向    “范跑跑事件”①的一个核心是所谓“道德绑架”,此意是指传媒对人的一种道德强迫力量。在一个价值走向多元化的社会里,个人有道德选择的自由,不一定就非得遵从主流价值观要求去行事,而传媒借此发挥所体现的倾向是维护主流价值观,尤其是主流道德观念。这时个人自由选择与传媒导向就产生了冲突与对立,而且当传媒刻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放大形成强势舆论时,它与追求自由的个人之间对立就更为明显。“范跑跑事件”中主人公之所以使用这一断语,也是出于大众传媒对他代表的个

5、人道德选择自由的狂轰滥炸,突出了道德义愤和道德要求,而忽略或隐蔽了其他应该讨论的问题这一理由。  此一事件反映出道德要求这个命题。(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准则,通常称之为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不同之处在于,教师这一工作将其道德色彩,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②的描述,更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③等盛誉之语,实际上反映出社会对教师职业尊崇和期待。这也内化为每一名教师的道德信条,在教学工作以及师生交往中,都要作出表率,先人后己,爱护学生等都是作为教师应尽的职责,这无需争论。但是当一名教师在灾难来临时舍弃学生而不顾,甚至过后又为自己作辩护时,这就公然

6、挑战了现行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当然为主流价值所不能认同,引发抨击声潮。作为一个自然人,出于本能而自顾逃生,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附着了职业身份尤其是本具神圣光辉的教师有如此行为,当然难以为社会所赞同和容忍,当大众传媒发现并抓住这一个案披露之后,自然使事态扩大化,当电视提供辩论的平台时,这种关于道德、职业话题的交锋走向白热化,引发了广泛的争鸣。  值得关注的是大众传媒在这一负荷道德议题中的角色。很显然,没有传媒介入,有关道德议题最初不为大众所知晓,自然也很难引起社会大规模的讨论与争议。传媒可以引发舆论,借助典型事实而吸引大众的关注,并且以其刺激性的“道德”评判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介入,从而带

7、来较高的关注度。而在一轮接一轮的传播中,诸多被传媒所使用的符号会组成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形成一种受到当事人所指斥的“道德绑架”。    二、传媒与社会大众道德观的对立统一    一直以来,作为服务主流道德观的大众传媒对道德有不同侧重点的阐释与维护,这与社会大众的道德观念呈现出一种“对立统一”的现象。也即是有时候二者的意愿是同一的,有时候又是背离的。它们还存在一种矛盾的状况,即社会整体的道德诉求会与传媒一致,但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