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23936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价值潜隐于事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价值潜隐于事实吴建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发挥思想政治课在价值引领方面的优势,以事实为依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组织学生开展正确的价值实践。关键词:思想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引领策略简介:吴建,男,江苏省南通中学,中学高级教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
2、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潜隐于事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精髓的核心价值观,其先进性并不意味着只是针对特定的阶层和群体,其倡导的是代表大众利益、面向全民的普遍的价值取向。因此,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时,应着眼于学生耳熟能详的人和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以实现“从直观、感性的事实中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启迪”的教学目标。一、价值观念基于存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人们
3、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范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自古以来,我们的先人就传诵着许多知荣明辱的道德格言,例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知耻近乎勇”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凝结着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又融人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既有先进性的导向,也有广泛性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体社会成员作出道德选择、是非判断,提供了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是非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个人具有怎样
4、的荣辱观,宏观上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微观上主要受其所处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随之出现。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念的扭曲使得一部分人的心理与行为失衡,趋利意识占据了不少人的头脑,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不断滋生和蔓延,对于一些“假、恶、丑”的东西,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特别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面对“立体化”的信息轰炸,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政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时,一定要正视社会现实,根基于学生生活,切忌大而空,以假说假。纵观
5、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发现有不少教师容易将扭曲的“社会情绪”带到课堂上,对于是非颠倒、荣辱倒置的社会现象不作深入分析,正面引导,要么刻意回避,一带而过;要么明讥暗讽,牢骚满腹。此种教学态度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甚至还会加深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曲解。例如,在讲到“正确对待金钱”这一内容时,我们要从“我国还处在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立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富裕对于价值主体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和急迫”这一事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物质利益原则。既要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也不能对物质利益原则讳莫如深,压
6、抑价值主体的物质欲望和需要。教学中,如果选取社会上存在的诸如“见义勇为可不可以索取报酬”、“老实是否等于吃亏”、“赚的钱就是用来花的”等热门话题,再辅之以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引导学生树立“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乐于奉献”的金钱观、“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会水到渠成。开放性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政治教师要放眼社会现实,以事论理,因势利导,多用彰显正能量的主流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众相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符合社会主
7、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价值观。二、价值判断基于经验: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人们在同各种事物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对于处于青春期、生理渐趋成熟、心智尚且稚嫩的青年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具有较强的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勇于探索,乐意学习、掌握和接纳新思想、新理论;另一方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倡导的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的政治敏锐性不高,多数停留在口号上。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学生的“历史”经验,坚持正面教育与辩证分析相结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