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207351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探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景观规划鸡丙市规划设计院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越来越快。是在发展中必然的结果。城市发展是为了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目前,城市生态特別严重,并且阻挡着城市发展,也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所以,在对城市规划时,要与城市牛.态相融合。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建设,要努力把握好方向,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走去,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城市规划和城市生态景观俩者之间的联系,理解其木质理论和真正的意义,更加努力的构建
2、一个美好的牛.态景观城市。1.城市景观的简述1.1城市景观的含义城市景观,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城市景观是指景观功能在人类聚居环境中固有的和所创造的自然景观美,。它能够让城市拥有一种艺术感,会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到舒适和愉悦。景观生态学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城市景观,随着景观牛.态学发展城市景观也在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城市景观是建筑学中一门范围宽泛、很综合乂难以准确定义的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房屋建筑应当是它构成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作为城
3、市景观的一部分,建筑是创造为人牛.存和工作所需用的空间场所,基木要素表现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和经济等。城市的景观是建筑物外的一切,人工的、自然的,是人们工作和休闲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1.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城市景观是经济实体、社会实体和自然实体的统一,它兼有两种生态系统。一种是以自然景观要素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如空气、水体、土壤、植物;另一种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文生态系统。城市景观规划的理论基本立足点是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体现、控制、引导城市物质建设风尚,促进城市景观体系的良好形
4、成。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规划0标并收集资料:S标是工作的导向,在具体规划工作展开之前必须首先确定工作的B标。通过实地考察调查城市现状和收集影响城市景观生态格局及过程的基础资(2)分析城市景观生态,拟定总体方案: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敏感区的保护、生态绿地空间规划和城市外貌与建筑景观规划。环境敏感区是对人类具有特殊价值或具有潜在天然灾害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地区,在城市中首先保护环境敏感区。1.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具体实施2.1城市生态景观中保持生物多样性现代化进程
5、的加快,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方面必须切实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只有通过充实、调整、重建城市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才能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城市.加强城市多样性保护的法律。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地区要强化措施/t刀实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和研究基地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植物群落的保护,要规定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严格保护其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质能疆流动与生态过程。因此,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突出做好就地保护、移地保护工作,积极进行优良园林绿化材料的遗传驯化,加强和促进本地乡上
6、物种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注重和加强珍惜濒危物种的移地保护。古树名木要普查建挡,责任落实。对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化、风景林地等建设。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的审批,合理界定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为城市的生态改善提供支持。2.2保护景观绿地景观绿地是生态规划工作的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对绿地的数量和分布都有详细要求。通过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绿地组合,形成绿地景观。这就要求,一方面增加绿地总体数量,使之充分发挥生态屏障的功能;另一方面要保证单位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分布不受破坏。在进行绿地的分布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人U、公共设施服务半
7、径因素的限制。对一些环境质量奋待提高的地区进行绿地设计,并通过人文因素的参与,形成有高度针对性的主题公园等,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要对交通空闲地块冇效利用,通过精心合理规划保证交通岛、立交桥等交通绿化,产生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2.3因地制宜的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对城市建设进行既经济又冇效的规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冇效途径。如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采用自然型护岸方法,合理搭配河流中多种水生植物,使植物间优势的互补,构成高效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有效发挥苏生态功能。这样的做法既增强了城市的自然景观,起到了美化功效,又维护了城
8、市生态系统,并能有效发挥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功能,属典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4弘扬绿色低碳理念城市是能源消耗的重点区域。根据欧盟的经验,城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耗的2/3。中国的城市建筑和交通用能占终端能源消耗的比重也迅速攀升,其比例已由2000年的35.9%上升到41.9%。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城市形态改变起来难度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