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6703576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6
《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摘要:目前,我国总体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城市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究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及设计要求对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耍价值。本文从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在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时,应注重宏观的幣体效益,谋求经济、社会、环境3个效益的协调统一与同步发展。2、生态优先在城市规划过程屮,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环境,使原有生态环境得到合理的保护,将加强与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其共享性、景观效应和生态效益。3、转变传统牛活
2、方式尽可能节省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在遵循自然自我调节、循环再生、生态制衡规律的前提下进行绿地系统、交通系统以及城区建筑建设,以便实现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目的。4、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从牛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5、循环再生与节能生态系统中强调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两者紧密联系,共同进行。一方面新物质不断合成,另一方面又被分解为可利用的形式,周而复始的循环,构成牛态系统存在、
3、发展、演替的基础。6、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传播。7、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体系涉及减排冃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8、控制城市土地城市规模的扩张使城市人均土地占冇面积减小。而城市规模扩张与控制城市用地及保持城市生态系统Z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牛态间关系是控制城市土地的关键。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o政府相关部门应从生态学角
4、度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状况,制定城市土地规模的发展战略,评估城市土地规划方案,合理规划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农业用地、森林、自然水体等,以支撑城市的科学发展。二、牛态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生态要素的调查主要目的是调查搜集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社会、人口、经济与环境的资料与数据,包括历史资料的搜集、实地取证、测试、社会调查与遥感技术应用等,为充分了解规划区域的生态特征、生态过程、生态潜力与制约提供基础。2、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1)牛态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是进行牛态城市规划的基础,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单元,研究其特点、结构、环
5、境污染、环境负荷以及承载力等问题,为各生态区提供管理对策。区划的方法可采用数值聚类法等。具体操作时可将土地利用评价图、工业和居住用地适宜度等图纸进行叠加,并结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综合分析,进行城市功能分区。(2)土地利用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配置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故无论是新建城市或改建城市的生态规划都必须因地制宜地进行土地利用布局的研究。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中,应综合研究城市用地状况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按照城市的规模、性质、产业结构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提出调整用地结构的建议和科学依据,促使土地利用布局趋于合理。3、城市环境
6、综合防治规划要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信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耍将文化精神
7、、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很好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4、人口适宜度规划对于现代城市来说,人口的规模直接影响城市的碳排放量,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碳排放量成止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受到集聚效益的影响,大量的人口和工业向城市靠拢,人口基数不断增大,这给城市环境、能源使用、用水、用地等带来负担。在进行人口容量设计时,应尽可能的参考国外的成熟经验,运用合理的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城市的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空间布局去等城市总体碳排放量的影响,以求将影响降到最低。5、产业规划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中耍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于可再生资源要节约使用,对于不可再生资
8、源要限制利用、加强保护。科学合理的进行生产活动,处理好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关系,做好节能减排、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