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84580
大小:243.4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1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费县人民医院儿科孙士娟一发病机制在柯萨奇病毒B(1~6型)、腺病毒、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及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埃可病毒、风疹和单纯疱疹病毒等病毒的直接侵袭作用下,而导致机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在诱导和发生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病理过程中细胞因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病毒直接损伤柯萨奇B组(EVB)是引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大约占比为50%,其中最为常见的为EVB3,在病毒感染的作用下,能够使心肌细胞出现代谢功能丧失的情况甚至死亡。2免疫损伤研究资料表明,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起主导作用的为细胞介导的免
2、疫反应,其次为病毒的局部损伤二临床表现据报道40%~80%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先驱病毒感染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症状轻重相差悬殊。轻型:可无自觉症状,或表现为乏力、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面色苍白。重型:起病较急,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也可发生猝死。重型可有以下类型(可重叠出现):1.急性泵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型:此型多突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继而可发展为肝、胰腺、肾和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2.阿-斯综合征发作型:本型突然起病,极为迅速,
3、临床表现为突然晕厥,重者意识完全丧失,面色苍白,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本型多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等前驱症状,至出现心脏症状的时间较短(平均1.5天)。如治疗正确及时,预后较好。3.心动过速型:本型可表现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4.新生儿心肌炎型:病初可先有腹泻、食少等前驱症状或突然起病。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症状且累及多个脏器或类似重症败血症的表现。三检查方法心肌活组织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它是一项有创性检查,且有一定的危险性,难以普及应用。临床目前采取综合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变化及病原
4、学结果等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1.心肌酶学改变:心肌受损时,血清中有10余种酶的活性可以增高,目前主要用于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酶谱有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1、2。2.心肌肌钙蛋白:是评价心肌损伤具有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的非酶类蛋白血清标志物。以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为特点。心电图检查 :急性期心电图多有异常改变,常见为ST-T改变,期前收缩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早期发现心电图变化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四治疗方案1.卧床休息 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
5、耗氧量。 病人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时,可对症使用解痛镇静药。2.药物治疗:2.1抗病毒治疗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够使患儿心肌损伤的程度大大降低,在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下能够对病毒附着于宿主细胞的作用进行有效阻止。干扰素,普来可那立,阿昔洛韦等2.2免疫抑制治疗:很多学者认为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是自身免疫的破坏,因此临床上也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皮质激素、硫唑嘌呤等均是免疫抑制治疗的主要内容,其中以前者最为常用。2.3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能够对自身抗体和病原进行中和,从而达到清除病毒
6、的效果。免疫球蛋白是目前美国医院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最常用的药物,大约占45.4%,并且该药的使用率随着患儿病情的加重而逐渐增高的趋势。2.4抗氧化及改善心肌代谢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的疗效肯定,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小影响心肌细胞代谢,也无明显不良反应。2.5抗心律失常: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通过原发病治疗,心肌病变的改善,轻度心律失常可纠正,明显心律失常可适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五预后情况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经数周、数月甚至迁延数年渐痊愈。少数呈暴发起病,因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于数小时或数天内死亡。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心肌病
7、变的严重程度,并与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病毒的型别 柯萨奇病毒B组3型所致的心肌炎较重,而A组9型较轻。2.病人年龄 新生儿发病死亡率最高。3.病情复发者 预后差。4.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者 预后差。5.并发室性心动过速者 预后不良。六预防护理及饮食保健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对各种病毒感染进行预防注射,并减少受冷、发热等不良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反复感冒。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戒除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全面而均衡。谢谢聆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