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84284
大小:60.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1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分析[摘要]文章对近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经济与就业增长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拉动就业增长措施,希望能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有所禆益。[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关系[DOI]10.13939/j.cnki.zgsc.2016.29.0351近年来我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自进入21世纪后,我国分别以2004年、2008年与2013年12月31日为时点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经济普查。根据普查结果,国家统计局在对原有GDP总量数据进行修正的同时,公布了三大产业的就业数据,为分析经
2、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基础。详见表1。从增加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化上来看(表2),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在推进当中,且工业化的发展虽然领先于城市化,但就发展速度而言,城市化更快。如果将增加值结构中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标志,将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标志,那么在2004-2013年这个期间内,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化进程始终处于推进当中,但农业GDP比重的降幅正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少,2004-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
3、重下降了2.7%,这个数据远远高于2008—2013年1.3%的下降幅度;二是虽然工业化进程领先于城市化,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从表2可以看出,在增加值结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显著低于其在就业结构中的比重;三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差距大幅缩小。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差距在短短十年时间内下降了17.3%,而从各自变化来看,在2004—2013年期间,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下降了4%,而就业的比重下降了21.3%。2对经济和就业增长相互关系的分析在2004—2013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非农产业的
4、发展。从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角度来看,GDP每增长1%,就能提高0.12%的整体就业(包括农业就业)。从增长率而言,这个数值似乎不算太高,但如果与我国所有就业人口相比,数量就相当惊人。2013年我国全部就业人数为6.887亿,通过计算,如果GDP保持在7%的增长速度,则每年新增就业数为578万左右。详见表3。3扩大就业、提高就业弹性的措施3.1深化对“就业增长优先”的认识经济增长优先论和就业增长优先论是最主要的两种经济发展战略,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后者以扩大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为目标。很
5、长时间以来,我国都是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虽然这对拉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也是造成如今“高增长,低就业”的主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深化“就业增长优先”的认识尤为必要。同时,从国家资源结构方面来看,我国虽然在资本方面较为欠缺,但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因此在选择经济增长战略时,我国应改变过多依靠资本投入的方式,采取“就业优先”的战略,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3.2刺激市场消费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是实现就业增长的必要基础。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内需的“两驾马车”,合理
6、控制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充分发挥两者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投资固然能够大幅增加经济发展速度,但是结合国内外经验来看,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要真正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必须走投资与消费共同发展的道路。刺激市场消费的核心在于保持持久性收入的稳定增长。有研宄表明,与暂时性收入相比,持久性收入才是决定居民消费倾向的关键因素。保持城镇居民持久性收入稳定增长的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调整收入结构,将住房、养老等实物收入统一纳入货币化分配,提高货币工资收入;二是降低工资
7、外收入的比重,并将相对规范、合理的工资外收入纳入工资收入;三是规范居民收入渠道,将社会中的“灰色收入”公开化、透明化。3.3加快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科技进步是连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扩大社会再就业间的桥梁。虽然在短时间内,科技水平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但从长远来看,科技将带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扩大经济体规模增加社会的劳动力需求量。加速科技进步主要依靠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措施有:一是加速组织制度与体制创新。制度与体制创新能为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环境基础。
8、通过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技术社区,形成适合个人或集体创新且高度分散的组织形式,促进自主创新要素的积累;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在自主创新中的引导作用。在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中,政府的职能在于研宄并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确保在基础学科及重大科技进步项目中的科研投入,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将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相应的政策、制度。4结论就业问题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持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