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16630
大小:5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7-11-14
《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深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规定(草案建议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自主创新环境,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提高全社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国家创新型城市定义]本规定所称国家创新型城市是指,在创新型国家大战略的引导下,将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资源、文化、体制机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城市的发展,支持、推动金融、文化、物流、高科技产业的创新活动,从而
2、形成具有强大城市竞争优势,对其他区域具有高端辐射与引领作用的城市。第三条[创新定义]本规定所称创新是指,创造和发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原料、新材料、新组织、新制度、新机制,并将之转化为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生产条件,导入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行为过程。本规定所称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价值的过程。包括:原始创新,指独立自主完成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集成创新,指将各种已有的相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创新活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指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
3、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第四条[战略目标]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是: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基层性和主导性战略,构建高效和谐的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科技、产业、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创新,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创新效益好、辐射引领能力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第五条[具体目标]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具体目标是:(一)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二)研究开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
4、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发明专利多,每万人专利申请数达到或超过20件;(五)有完善的城市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六)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价值得到充分肯定,人才成为重要的城市资源,城市成为各类人才聚集和创新创业的高地;(七)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活动活跃,创新文化多元交融。第六条[原则]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二)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创新资源;(三)坚持以人为本,充
5、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四)坚持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第七条[路径]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路径是:(一)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本、中介和终端用户紧密结合;(二)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三)以提升科技自主创新为主线,全面推动知识创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对外开放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城市管理创新。第二章协调机制第八条[领导机构]建立深圳
6、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和协调自主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第九条[制度建设]联席会议制定并落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所涉及的议事制度、报告制度、信息传递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宣传制度、督导考核制度等工作制度。第十条[协作机制]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应当按照“操作性、应变性、差异性、有效性”的要求,针对建设创新型城市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工协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第十一条[工作配合]市直各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基层组织,在职权范围内,配合实施
7、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措施。第十二条[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和促进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工作中完善沟通和联动机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三章自主创新主体第十三条[行为主体和权利主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自然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础性主体,是自主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也是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权利主体。第十四条[服务和保障主体]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和机构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服务和保障主体。第十五条[企业主体]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促进
8、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成果的应用主体。第十六条[高校等主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自主创新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加快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知识创新体系,提高企业与高等院校对创新资源的融合能力。第十七条[主体之行为]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面向本市优势产业、面向社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围绕本市优势产业的发展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支持企业与高等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