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

ID:20157278

大小:1.01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10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_第1页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_第2页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_第3页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_第4页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抗 寄 生 虫 病 药 物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六大类热带病:疟疾(malaria)3亿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2-2.7亿丝虫病(filariasis)2.5亿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锥虫病(trypanosomiasis)麻风病(leprosy)抗寄生虫病药物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八字方针寄生虫病的种类疟疾血吸虫病及其他吸虫病锥虫病(睡眠病)和利什曼原虫病(黑热病)肺孢子虫,弓形体和隐孢子病阿米巴病,滴虫病,贾第虫病丝虫病和肠道线虫病药物绦虫和棘球蚴病(包虫病)体外寄生虫(螨,蜱)寄生虫病的种类疟疾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

2、区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每年感染疟疾的病人5亿,死亡100-200万从1960年后出现抗药性的疟原虫,氯喹和奎宁不再有效,疟疾的治疗成为全球的医疗难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研究人员发明了青蒿素类抗疟药。我所也在这项发明中作出了贡献。寄生虫病的种类疟疾血吸虫病及其他吸虫病从湖北江陵西汉古尸体内检获的血吸虫卵事实,表明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感染人类的血吸虫病主要有三种:日本(S.japonicum)曼氏(S.Mansoni)埃及(S.haematobium)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S.intercalatum),

3、湄公血吸虫(S.mekongi)和马来血吸虫(S.malayensis)寄生在人体的病例报告。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5~6亿人口受威胁,患病人数达2亿(1990)。一般认为,人类几种主要血吸虫病中,日本血吸虫感染引起的病情最重、防治难度最大。这是因为日本血吸虫动物宿主多;成虫寿命长;感染后的伴随免疫和治愈后的免疫力差;中间宿主钉螺不易控制等。三种血吸虫的主要区别吸虫病的种类血吸虫病,寄生在人和家畜的血管中。肝片虫病,寄生在人和家畜的肝中。肺吸虫病,寄生在人,猫,狗,虎,豹,猪,狐等肺中姜片虫,华支睾吸

4、虫,绦虫,寄生在肠道中血吸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寄生虫病,仅次于疟疾。目前我国约有6500万居民生活在疫区,有80多万血吸虫病患者。每年新感染或再感染的人数高达20余万。同时,血吸虫病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约有6亿人口为血吸虫病高危人群,1亿2千万人有血吸虫病症状,其中2千多万人病情严重。水利工程,全球气温升高,旅游等活动都可能促进疫情的扩散。动物、家畜、宠物也生血吸虫病,而且是重要的中间宿主。血吸虫尾蚴钻入人体后脱尾变为童虫。童虫经血液循环在肠系膜静脉发育为成虫,雌雄交配后即可产生虫卵。在血吸虫的发育阶段中,成虫和虫卵对肝

5、脏、肠道和脾脏等构成的危害最大。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尾蚴毛蚴胞蚴童虫成虫(雌雄合抱)成虫迁移部位虫卵早期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酒石酸锑钾,锑剂对-二(三氯甲基)苯,C8H4Cl6呋喃丙胺,南瓜子氨酸,鹤草酚吡喹酮(Praziquantel,Biltricide)国际公认的高效,低毒的广谱抗寄生虫病药,我国已仿制生产。1978年国内开始广泛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对肝片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姜片虫也有效。是绦虫病的首选药物。左旋体有效,右旋体几乎无效。经结构改造,未找到更好的。预防血吸虫的作用不如青蒿琥酯和蒿甲醚。1987年我国以

6、一类新药批准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为抗疟新药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蒿甲醚加入第9版“EssentialMedicineList”(1997年出版)将青蒿琥酯加入第11版“EssentialMedicineList”(2000年出版)2)1996年我国批准蒿甲醚和青蒿琥酯为日本血吸虫病预防药WHO已在多个国家的临床试验证实它们对曼氏血吸虫病和埃及血吸虫病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血吸虫预防药:蒿甲醚,青蒿琥酯1976年合成,筛选抗疟的同时抗血吸虫活性,1996年中国批准为(日本)血吸虫预防药,二周服用一片。此后,WHO

7、在实验室和临床试验中证明对预防埃及、曼氏血吸虫同样有效。利什曼病:80多个国家流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葡萄糖酸锑钠是其治疗药,但已产生抗性。戊烷咪和两性霉素B对抗锑性内脏利什曼病的疗效不满意,毒性大。以后将两性霉素B制成脂质体剂型,经静脉注射,效果显著,几乎无毒性反应。 缺点:治疗周期长,1-3毫克/公斤/天,连续21-30天;价格贵。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发病机理当受染白蛉叮咬人时

8、,将前鞭毛体注入皮下组织,少部分被中性粒细胞坡坏,大部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增生,随血流至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又被其它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吞噬,如此反复,导致机体单核巨噬细胞大量增生,以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