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2课时严重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练习(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课时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一、单项选择题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B )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滥垦乱伐,过度放牧C.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 A )A.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B.加速了山地岩石风化,使沟谷扩大,小沟互相连接,使耕地扩大C.使细沙增多,导致沙尘暴日益严重D.使河流淤积,造成大量河滩地3.治理黄土高原的中心任务是( D )A.制止滥垦乱伐B.开辟梯田,发展农业生产C.在沟口打坝淤地,不让
2、水土出沟D.搞好水土保持4.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图中①②两个自然原因分别是( C )A.土质疏松 过度放牧B.降水集中 过度垦荒C.土质疏松 降水集中D.植被破坏 垦荒造田5.(2016泰安模拟)读“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判断图示地貌类型与对应治理措施组合错误的是( C )A.甲平整地(塬顶地带)——种植优质牧草等B.乙缓坡地(塬顶与陡坡间的过渡带)——建梯田、种植山杏和优质牧草等C.丙陡坡地(山腰地带)——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等5D.丁坡脚地(山脚地带
3、)——建挡土坝、护坡等 读图,回答6~7题:6.图中千沟万壑的“面孔”,表明长期的人类活动,造成了当地严重的( A )A.水土流失B.湖泊萎缩C.凌汛危害D.城市化问题7.下列行为符合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是( C )A.开垦荒地B.砍伐森林C.生态建设D.过度放牧8.下列关于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只要用工程措施就可以标本兼治B.可以在河流干流上修建水库蓄水,在陡坡上修水平梯田C.使黄土高原地区全部退耕还林,使土不下坡D.因地制宜调整农林牧的用地结构,使农林牧相结合9.(
4、2016绵阳)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C )A.修路采矿B.利于耕作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10.(2016秦皇岛期中)下列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不正确的是( D )A.陡坡地应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耕地应修建梯田耕作B.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C.退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D.退耕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让农民陷入贫困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D )A.土地沙化B.石漠化C.土地盐碱化D.水土流失1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水库
5、的最突出作用是( C )A.水力发电B.发展旅游C.拦蓄泥沙D.水产养殖5二、综合题13.临沂某中学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结合图中信息和相关要求,回答问题:(1)信息提取:活动小组首先开展了对黄土高原位置范围的研究,获得的结论是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 。 (2)数据分析:将图中各监测点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相应位置,并作出你的分析。从图表中数值的变化,你得出的结论是: 。 城市兰州河口龙门陕县年平
6、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3.48年平均输沙量(亿吨)1.19(3)实验探究:下列一组图片展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各种影响因素(植被特征、降水特征、土质特征、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仔细观察后,填写你的探究结论。(4)实践应用:为有效减轻和治理当地的环境问题,结合以上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你为当地政府献计献策。(答对2条即可)答案:(1)太行山脉 秦岭(2)越往河流下游,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均越大 河口(6.67,1.67),龙门(33.3,11.2),陕县(37.7,16.0)5(3)植被特征:地表光秃裸
7、露,缺少植被保护;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土质特征: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人类活动:过度放牧;结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4)限制人口过快增长;禁止乱垦滥伐;严禁过度放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修建梯田;打坝淤地。1.(易错题)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 B )A.与坡面倾斜方向一致B.与等高线基本平行C.与山谷走向基本一致D.与山脊走向基本平行2.(创新探究题)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
8、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B )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3.(原创题)读“黄土高原地形演示图”,针对黄土高原不同部位水土流失情况,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 )A.①是缓坡,应该全部修建梯田进行耕种B.②是陡坡,应该退耕还林、还草C.③是坡脚,应该建挡土坝、护坡等5D.高原面应该营造护田林网,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生态农业体系4.(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