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ID:20149674

大小:5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_第1页
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_第2页
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生作文互改方法浅探【摘要】语文老师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作文教学,“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经常跳出自己的天地来思考,向自己挑战,莫贪恋熟悉的模式套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作文教学互批互改方法    众所周知,语文老师工作的难点之一就是作文教学。而作文教学最困难的就是作文的批改。一般来说一个语文老师要担任两个班的教学任务,

2、甚至更多。按两个班100人计算,如果作文收齐,全部由老师批改,每篇作文需要10到15分钟的时间,那么,全部改完,需要1000到1500分钟,也就是17到25小时。一个老师一周的工作量应是40小时左右,作文批改就占去一半的时间,那么,这样势必会影响老师们的其他工作质量。  “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富有革新意义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如果开展得好,就能避免其他一些作文批改方法的弊端。从2005年到2008年,笔者

3、坚持采用“互批互改”的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出来,希望广大同仁指正。    一、营造互改互评的气氛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生源较差的学校,学生入校时语文平均分在70分左右(满分150分),第一次交作文,缺了1/5。每次布置作文,学生都很不情愿写;我改过的作文,学生们都是简单一看而过。几次作文下来,我身心俱疲。我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学生们不喜欢作文,一定是老师出了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采用“互批互改”的方法。但我并没有立刻实行,而是先在教室里营造气氛,利用语文课堂时

4、间和学生们谈作文批改的乐趣,把有些作文中典型的病句拿到课堂上让大家共同修改,大力表扬那些修改的好的同学,激发学生们的信心。然后我谈谈自己改作文的辛苦与弊端,获得大家的理解,为下一步提出要求做好准备。  接着,我让大家每人准备一支红色圆珠笔,做好互评互改的准备。有些老师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要达到修改的目的,用什么颜色的笔无所谓。其实,这对学生的心理来说很重要。用红色笔修改,可以让学生有一种醒目的感觉,这样会让批改者产生一种神圣感,自觉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让被修改者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乐于接受

5、同龄人的修改意见。    二、提出互改互评的原则    有的老师采用学生互评互改作文的方法,总是发现学生们对拿到的作文胡乱修改,要么不知怎么修改。每次采用这种方法,修改者得不到提高,被修改者一肚子怨气。慢慢的就对学生不放心起来,干脆回到老路上去,自己辛苦点,别让学生“乱改乱画”了。究其不成功的原因,是没有给学生提出正确而鲜明的修改原则,大框框给学生划定了,学生们就不会“乱改乱画”了。  (1)要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注意学生的实际,实事求是的修改作文。学生们改作文,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偏激

6、,易受情绪左右,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作文或同学,就认为不好,不愿修改,或不好好修改。因此我就要求学生们在修改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作文,对于有写作文水平不如自己的同学,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找出他们的优点,改正他们的问题,学会帮助别人。  (2)多批少改,批改结合,突出重点。在改作文时,我要求学生们注意多批少改,“批”,就是“打开”。所谓“多批”,就是要翻开人家的作文多读多想,认真研究作者的行文意图;所谓“少改”,就是对于别人的作文,修改时要慎重下笔,不可仅凭自己一时的想法,

7、研究透作者的意图,再修改不迟。批改时要突出重点,批改结合。  (3)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下评语是互评互改作文的关键。很多同学不愿让别人该自己的作文,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希望收到自己同学的批评。因此,我要求大家在改完作文下评语时,要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要知道给他人一次热情的掌声,也许比一次沉痛的批评效果更好。三、明确互改互评的内容    明确互改互评的内容,也就是给学生们制定出一个比较具体的修改框框。一般来说,作文修改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进行。内容包括观点、主题

8、、选材、思路、语言(错别字、病句、标点);形式主要是作文的外形,如格式是否正确,书写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有无乱涂乱改的情况。  修改作文之前,一定要给学生们明确处修改的内容,最好是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显示出来:  (1)观点有否错误,认识是否正确,思想感情是否健康。(观点)  (2)主题(或中心)是否明确、突出。(主题)  (3)选材是否适当,是否合乎道理和事实。(选材)  (4)思路是否清晰,段落与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思路)  (5)语言是否通顺明白、准确、鲜明。生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