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

ID:2013919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0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_第1页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_第2页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_第3页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_第4页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腹诊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及应用腹诊是中医具有特色的诊法之一,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运应并以切诊为主的腹部诊察法。中医学对于腹诊的研究其涉及面较为广,通过对古文献的査阅中,本文欲通过对腹诊的渊源、研究内容及其应用等方面来阐述,以便把握其地位及应用,兹予陈述如下。1腹诊的渊源关于腹诊的最记载当属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黄帝内经》、《难经》为中医学腹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后世腹诊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据笔者统计,涉及腹诊的条款250条有余,《内经·脉要精微论篇》已有:“知内者,按而纪之。”《素问·腹中论》曰:

2、“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病名曰伏梁……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灵枢·水胀篇》曰:“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如此均以腹诊为依据,对多种疾病作出诊断。至汉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对腹诊论治做了全面的论述,其中包括腹部不同部位及表里的腹诊方法,并和临床证修建及其它诊断方法(如脉诊〉等相结合,进行客观地综合分析,开创其腹诊论治的先河,在原文的397条中,涉及用腹诊多达140多条,占全书

3、1/4以上,如胸满、胸中窒、胸胁苦满、心动悸、心下悸、心下痞、心下痞硬、腹中寒、腹中痛、腹胀如水状、少腹满、少腹拘急等等,其论述过程中有证、有方,除了对中医腹诊的发展,更是中医“辨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后来随着腹诊的应用,诸多医家不断的发展完善。晋代葛洪《肘后方》有“胸胁腹内绞急切痛,不可抑按”。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全书67个病症,1729个病候,也将腹诊反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病症中。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也有不少的记载。成无已《伤寒明理论》曰:“大抵看伤寒,必先观两目,次看口舌,然后从心下至

4、少腹以手摄按之,觉有硬功夫满者,则当审而治之。”李东垣《脾胃论》和朱丹溪《丹溪手镜》等对腹诊也略有论述。明末吴又可《瘟疫论》中也有关于腹诊病机的进一步完善。清代医家俞根初在《通俗伤寒论》中“按胸腹”一节,明确提出了“腹诊”一词。2腹诊的内容腹诊本身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狭义腹诊,是指胸腹部的按诊(或触诊),仅属于中医四诊中的切诊内容之一,之前所述清代医家俞根初著《通俗伤寒论》述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当代医家叶橘泉认为:“腹诊就是望、闻、问、切四诊之一的切诊。”

5、二是广义的腹诊,是反映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记载及临床运用一看,以切诊为主,望、闻、问四诊合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隔络脉,出于左乳下,其动应手,脉宗气也,按之应手,动有不紧,缓而不急者,寒气积于胸中也;其动微而不见为不及,宗气内亏;或动而诮为太过,宗气外消也。”所以通过察看胸部,按虚里来感知疾病的轻重。《类枢·师传篇》曰:“胃中热,则消谷、心善饥,脐以下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通过感知肌肤的寒温,来把握邪正盛

6、衰及病变的性质。《灵枢·百病始生篇》曰:“著于伏冲之脉者,按之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腹如汤沃之状。”《难经·五十六难》曰:“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肋下如覆杯,有头足;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下心;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杯;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所以通过腹诊,触摸脘腹能辨肿块之形状、性质,以此来判断病证。《金匮要略》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通过切腹部,来明确痛处,把握疾病的病变部位及病机。《灵枢·厥病篇》曰:“与背相控,差瘛,如从后触其心

7、……先取京骨、昆仑,发狂不已,取然谷。”可见腹诊内容之丰富,有虚里诊、胸腹诊、脐诊及腹部穴位诊等多个方面。方法涉及触、按、扪、推、探、弹、击等诸法,与现代医学所施用的腹诊在方法及目的有所不同,客观存在,不是为了直接触知腹部内脏或组织的病理解剖的变化,而是建立在解剖学和中医脏腑经络学基础之上,以査知气血水湿在人体分布的情况,从而来测知病变,确定寒热虚实。3腹诊的应用腹诊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诊法应用于临床,但仍不能地究地孤立看待它。可以根据腹诊提供的依据,来帮助指导临床实际应用。如定病位、病性、病程,诊治疾病,指导临床用药

8、,进一步可判断预后和转归等。3.1定病位《诸病源候论·肝病候》曰:“肝气盛,为血有余,则病目赤,两胁下痛引小腹。”《诸病源候论·小肠病候》曰:“其气盛为有余,则病小肠热,焦竭平涩,小肠嗔胀。”《金匮要略》中“肝中风者,头目眩、两胁痛”,“积者脏痛也,终不移,聚者腑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类枢·胀证》曰:“肝脏者,肋下满而痛引少腹”,“胆胀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