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

ID:2013620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4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_第1页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_第2页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_第3页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_第4页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_邓声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促进镇雄农村教育公平邓声兵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林口乡木黑小学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反映,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的一个理想目标,追求教育公平是我们永恒的梦想。窥视镇雄农村教育的现状,特别是自中英西南项目在镇雄实施以来,我们能看到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举措,如关注处境不利儿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但要从真正意义上体现镇雄农村的教育公平,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学生巩固率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评价制度的改革,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普遍的教育公平必须靠政府通过建立客观公正的制度和规则来实现,促进教育公平务必强化政府的职责。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公

2、平弱势群体教学质量以人为本胡锦涛主席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推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要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我国教育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自中英西南项目在我们镇雄县开展以来,教育公平这一理念已经在镇雄的每一个角落发芽、开花,但要真正结果,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就镇雄农村教育而言怎样实现教育公平,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想法。一、保证每个适年儿童、少年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提升教师

3、的素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前提(一)促进教育公平首先保证每个适年儿童、少年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教育公平的口号,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专断,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百姓,不分高低贵贱都可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那么社会、学校、家庭就应为每个孩子提供相等的教育机会,不论其性别、地域、民族、语言、个人能力、家庭地位

4、或处境,让所有学龄儿童都有书可读、有学可上,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拒绝孩子入学,保证入学机会公平。在镇雄的部分民族乡镇还存在童婚或早婚现象,孩子初中甚至小学没毕业就结婚了。这里有个实例可以跟大家一同分享。中英西南项目在林口乡开展以后,处境不利的孩子得到更多关注,有个辍学在家叫陶陶(化名)的苗族女孩终于重返校园,就读于林口乡木黑小学四(1)班,学校和教师都非常关心她,学习成绩有很大进步,可是读了一年后突然就没来上学了。就其原因竟然是嫁人后外出打工了。有的受打工潮、读书无用思想的影响,书没念完就外出务工了,特别是初中阶段,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数一年比一年少。甚至有的家长为了减

5、轻家庭负担,干脆把孩子留在家里放牛、放羊,帮助家里干农活。有一周末到野外春游,在一个湖边遇到一个十岁左右的苗族放羊娃,我问他:小朋友,你念几年级了?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说:“我没有上过学”。你想上学吗?我接着问。他说:“想上学,可是家里穷,我去上学就没人放羊了”。当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几乎是含着泪对他说:如果你想上学,下学期我在学校等你,我希望在校园里看到你的身影,同时给你发生活补助。可是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再见到过这个孩子。以上种种5给控辍保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政府应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老百姓改变观念,送孩子完成学业,保证孩子入学机会的

6、公平。另据笔者调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排挤“差生”、歧视“差生”的现象是时有发生的,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出台文件规定严禁排挤差生。我就见过怕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不让学生考试的教师,也曾见到学生迟到被教师罚站教室外的情景。这已经严重侵犯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教育公平就难实现了。(二)促进教育公平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保证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仅仅是解决了孩子有学上,还得让孩子上好学。教育活动中的许多不公平现象都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作为教师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公平学习的环境。可是有的教师的教学行为却令人费解。比如有

7、的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就把成绩差的一群学生安排到一个容易被忽略或故意忽略的角落,漠不关心;有的教师提问的时候只关注几个“好学生”,就算“差生”积极举手也从不过问;甚至还有的老师有意无意的讽刺、打击学生,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工作中我曾遇见过这样一位教师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他让学生A回答问题,恰巧A没回答上来,于是乎这位教师就走过去扇了A两记耳光。后来我问他怎么会有这种越轨的行为发生,他说:“我是恨铁不成钢呀!”难道我们就非得把每一块“铁”都磨成“钢”吗?既然有的“铁”成不了“钢”,我们何不把其锻炼成一块“好铁”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