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

ID:20105620

大小:8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10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_第1页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_第2页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_第3页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_第4页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刑法学年会综述 赵秉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研究综述赵秉志等2011年全国刑法学术年会于10月21日至23日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召开。在会议召开前,研究会秘书处编辑了论文集,并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会的分组讨论和大会发言讨论在主题上与刑法年会论文集基本上保持了一致。在此,我们根据年会论文集以及年会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刑法理念革新在此主题之下,年会论文集收录论文35篇,各位作者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犯罪统计、刑法理念、犯罪观、刑罚观、刑事政策、刑事司法理念、刑事和解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和较为深入的研讨,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颇有开拓意义。(一)刑法理念内容的发展有论者指出,作为对社会管

2、理创新模式的回应,有必要对传统刑法观进行反思,并进而转变认识:(1)从万能主义的刑法到辅助治理手段的刑法;(2)从国家专政的刑法到民权主义刑法;(3)从严打犯罪的刑法到预防优先的刑法;(4)从刑法的公法化到刑法私法化。另有论者同样认为刑法理念的转型是我国刑法从政治刑法(国权主义刑法)向市民刑法(民权主义刑法)的功能性转换。还有论者提出了刑法社会化的理念,刑法社会化契合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多元、互动、有效的治理理念。有论者认为刑法理念的革新还应包括死刑文化的转变、刑事立法模式的合理选取以及对犯罪论体系的改造。对于刑法理念的发展内容,还有论者认为应当包括但是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刑法的处罚范围适当

3、;(2)“维稳”与“维权”并重;(3)刑事立法、司法理念的国际化。有会议代表认为,在刑法领域贯彻社会管理创新,要注意刑法介入的适度,既不能过度,也不能不足,注意刑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改变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放大抓小”现象;刑法介入的适度性与国民的安全感紧密相关;立法罪名过多过快,会导致罪名的虚置,破坏人人平等原则;要彻底改变刑法万能的错误观念。(二)刑事政策思想的发展1.对目前刑事政策的评价有论者认为,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定位于我国目前的基本政策是合适的,但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只是正常社会中应对犯罪的一般政策,并没有多少特殊之处。有论者则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法律化。另有

4、论者认为,我国刑事政策具有多元性,多元化的刑事政策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刑罚目的具有较好的叠加效应。2.刑事政策的完善和发展关于刑事政策的发展原则,有论者认为刑事政策应该符合人道主义、法治主义以及科学主义的原则。还有论者以公共安全管理创新为视角认为在追求管理创新时应信守刑事政策的底线,严格遵循合法性原则、体现人道主义、刑事政策调整应具有合理性。有会议代表对此也持赞同态度,并认为只要符合人道化、法治化、科学化原则,刑事政策就是正确的。关于刑事政策发展的具体内容,有论者认为,全球一体化下的刑事政策应当被归纳为以人道主义为宗旨解决已然犯罪的法律规范。其指出在实体方面将刑事和解作为超越刑罚的一种新型的刑

5、事政策措施解决轻微犯罪问题,在程序方面与刑事和解对应发展恢复性司法模式。有论者倡导一种积极的刑事政策,具体指是一种主动的、非刑罚的、注重公众参与的刑事政策。但是对于公众参与,有论者提出应当慎重看待、分析民意,在刑事政策制定或调整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一是确保民意反映的可靠性;二是不能惟民意是从,要对民意做认真地分析和引导。在刑事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方面,有论者提出,刑罚目的与刑事政策目的及价值追求具有一致性,不符合我国刑罚目的的政策不应纳入刑事政策的范围。3.刑事政策在特殊群体犯罪案件中的贯彻论者讨论了对于特殊犯罪群体应该如何贯彻刑事政策的问题。有论者认为,对于少数民族中的犯罪人之从宽处罚主要表

6、现为“两少一宽”政策的适用。有论者认为对未成年流动人口贯彻轻缓化刑事政策,但同时也提出了其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例如“难以实现可捕可不捕的不捕”、“‘法定代理人到场’形同虚设”等。有论者认为,对老年人犯罪目前的立法和司法较多的体现了宽和的一面,但无论在实体还是程序方面都还存在不足。(三)社会管理创新与犯罪观的发展1.新视野下对犯罪观的解读关于犯罪观的发展问题,论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新的解读。从宏观方面,有论者提出犯罪本质观、犯罪关系观以及犯罪治理观三者共同构建了一种科学犯罪观。还有论者针对社会契约论提出一种新的社会观——社会强迫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现代犯罪观——自然权利背后的优势

7、补偿。从微观方面,有论者探讨了社会管理创新与性犯罪观的发展与完善。2.犯罪确立的影响因素及原则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论者对如何划定犯罪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解决划定犯罪圈的任务尤其艰巨。有论者提出,刑事犯罪确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如刑事立法的世界潮流、刑法的机能等,并分析了刑事犯罪确立之谦抑性原则和犯罪的补充性原则。有论者探讨了“最后手段原则”,与前面的论者不同,其认为谦抑性就是补充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