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

ID:20102937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_第1页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_第2页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_第3页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_第4页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拭论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高中化学有效课堂设问摘要:有效设问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本文从当前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结合教学,论述了有效设问的涵义、功能、策略和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有效设问化学课堂问题情境敢于质疑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的是问号”。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但在传统的课堂上,提问只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宄价值的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

2、能力。为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尽可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究从而解决问题。一、有效设问的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两大因素是:问题情境和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问题情境因素主要是情境刺激呈现的方式;学生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有关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认知特点和兴趣等。我认为应针对这两大因素,进行有效设问。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宄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要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创设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

3、而又在学生努力范围内的情景,旨在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化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机,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化学课堂真正“活”起来。2.利用化学史创设问题情境。英国近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培根说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人明智”。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化学家科南特曾呼吁:“我们要教给年轻人的,与其说是科学结论不如说是科学方法,更不如说是科学史”。化学的历史是一部化学研究方法或化学智慧的历史,具备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不仅可

4、以学到作为认知活动结果的知识结论,而且可以学到反映在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法,从而学到运用知识和发展知识的方法。3.设计“阶梯式”题组,创设问题情境。针对难点把相关知识点统一集中,设计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阶梯式”问题组。这种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有效问题组的设置,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但有助于引导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化。4.提供“两难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从而激化意识中的矛盾,唤醒学习知觉,激发

5、探宄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5.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问题情境。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源于生活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趣生疑,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思考,进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产生问题,并探求答案。二、传授问的技巧,让学生善于问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原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而且要把质疑的方法交给学生,帮助学生达到“会问”“

6、善问”的境界。1.因果法。对平时所看到的实验或生活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2.比较法。对于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规律、反应式等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便发现问题。3.逆向法。从相反的方向提出疑问,以培养逆向思维的能力。4.联想法。对于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将它们环环相扣连在一起思考,以便发现问题、揭示规律。总而言之,问题是教与学的心脏,是学习思维的动力和方向。教师要把握好尺度,运用有效设问激活化学课堂教学,使有效设问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认知的桥梁,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创新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参考

7、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XX,9。[2]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XX,3。[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9。[4]邵瑞珍皮连生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XX,8。[1]袁来德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中学化学教学参考,XX,5。[6][美]亨利.M.莱斯特化学的历史背景.上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