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98024
大小:402.0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10-10
《第五章_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统筹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和变动的经济学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概念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解释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解释1.增长极理论2.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3.从经济发展过程看第二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存在的持久性因素自然差距:1.区位;2.自然资源禀赋;3.历史文化传统;4.随机冲击与发展机遇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因素:1.劳动力迁移2.资本流入3.中央政府政策4.地区之间的联系第三节测度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统计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基尼系数第四
2、节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的总体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制度历史区位政策基础设施市场意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正反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的对策:毛泽东曾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80年代初期,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思想。20世纪末,江泽民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
3、区率先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推动个地区共同发展。统筹区域发展重要方针是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扶持。一.统筹区域发展的指导思想统筹区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说,全面发展就是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等各种地区都要得到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各种区域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区域关系融洽、区域处于良性互动的发展状态;可持续发展就是区域发展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是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注重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4、境的协调,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层面的战略要求。通过统筹区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目标,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从区域的层面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二.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区域发展是在中国区域差距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冲突频繁发生以及各种区域病同时并发的背景下提出的。统筹区域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区域管理的重要内容。统筹区域发展不是短期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过程。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是:
5、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确定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1、明确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统筹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可具体表述为:综合治理区域经济领域中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逐步缩小区域差距,形成区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统筹区域发展的具体目标对于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是不相同的。就目前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控制区域差距是一个近期的具体目标,而缩小区域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从统筹区域发展的
6、四大区域来说,各自的目标重点也不同:西部地区主要是落后问题,东北地区主要是萧条问题,东部地区主要是膨胀问题,中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地位下滑问题。2、确定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区域发展问题;二是区域关系问题。统筹区域发展的内容只能在全面、科学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的基础上,并结合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才能确定。统筹区域发展内容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3、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区域制度基础建设;二是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
7、施。但是选择统筹区域发展的途径必须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明确区域战略。中国完整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经形成,即: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格局。能否实现统筹区域发展的目标,还取决于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是否完善和区域政策是否合理。三.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一,把统筹区域发展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从区域的层面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第二,设立专门的区域管理机构,明确中央政府与
8、各级地方政府区域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任务。第三,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研究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划分框架,建立中国标准区域与问题区域的划分与识别体系。第四,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区域政策工具与程序。第五,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封锁,建立公平竞争的全国统一市场。第六,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换,协调企业跨区域行为。第七,进一步完善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促进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传统产业转移,实现各区域的优势互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