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

ID:20094043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09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_第1页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_第2页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_第3页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_第4页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改革者群体辈出如果能变通地采用“徙木立信”的方式,大胆起用改革闯将,通过这种用人的案例导向,也能展示中央重用改革者的决心。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与这种“屡禁不止”相比,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那些能打粮食并勇于创新的改革者常常流汗流血又流泪。这严重影响了来自基层的改革动力。如何营造改革者群体辈出的生动局面?这不仅是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而且也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改革,特别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破解的重点难题。三个阶段纵观改革开放30

2、年,就动力的来源而言,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初的动力,主要来自最高领导层。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由于有在“十年浩劫”中的亲身经历,对党内民主被毁,权力过于集中,给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所造成的危害,感受非常强烈,反思非常深刻,从而对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非常到位。一开始就从政治思想舆论导向人手,通过解放思想,否定“两个凡是”,恢复党的集体领导,科学分解党内权力,重建中央纪委,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成立过渡性质的顾问委员会,并力争通过机构改革吸纳优秀人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此阶段党内民主成为我党历史上最好的时

3、期。不仅能对中央(包括毛泽东同志)过去所犯的错误进行认真反思,深刻剖析,而且党内的不同认识,还能通过党的会议、党的报纸进行认真讨论,以形成共识或求同存异。此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同步而且先于经济体制改革,因而才能有力地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第二阶段的动力,主要来自中层骨干。经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此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因投鼠忌器而极其敏感。稳定于是具有了比改革开放更为现实的压倒优势。最高领导层权衡国际国内形势,谋求安定,力保稳定。政治体制改革在这一特定时期,动力主要来自中层骨干的自觉推动。1985至1993年任无极

4、县委书记的刘日,因重视吏治,密切干群关系,加强农村建设,闯出了闻名全国的“无极之路”。1997年至2000年任遂宁市市中区委书记的张锦明,在步云乡组织了中国第一次乡长直选。随后,张就任雅安市委组织部长,在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推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并于2002年12月,举行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县级党代表直选。其改革意义不亚于20多年前的小岗村。2000年沉寂10年之久的吕日周出任长治市委书记,挟10年前在改革试点原平县强力推进改革,“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整饬吏治,以电视剧《新星》主角李向南原型的声望,深度发掘“报纸最有力量是批评”这一优势

5、,充分发挥《长治日报》在舆论监督方面的作用,用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化解了长期执政下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使“长治变法”成为世纪之交中国地市改革中的一个样板。第三阶段的动力,主要来自基层群众。经历20多年的改革开放,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时推进,既得利益势力逐渐形成并坐大,来自高层和中层的改革动力逐渐衰减。广大群众要求共建共享改革成果的呼声不断高涨。如同战争年代一样,改革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同样存在于民众之中。“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开始成为全党的共识。2007年十七大报告由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导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深化

6、”两字取代了多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前缀的“积极稳妥”提法。同时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于是,“表达权”和“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首次进入党代会报告。但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由于两极分化的加大,城乡差距的扩大,改革的成果没有实现分享和共享,一些群众的改革愿望和动力以扭曲的方式出现,甚至以群体事件来折射和表现。如从2004年10月的重庆万州事件,到2005年6月的安徽池州事件;从2006年12月的四川大竹事件

7、,到2008年的贵州省瓮安县“6?28”事件。因地震而形成的堰塞湖,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因政治体制改革滞后,表达权落实困难而出现的“言塞湖”,却鲜有人注意。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对群众信访越来越高度重视,甚至抽调骨干到北京值班,变接访为截访。但是,群体访、越级访有增无减并始终在高位运行。与此同时,由于30年改革者的命途多舛,那些最善于深入群众,化解矛盾,推进改革,赢得民心的改革先锋,大多被闲赋搁置,难以施展身手。致使改革进入第三阶段,利益分化非常明显,腐败形势仍然严峻,干群关系十分紧张。但敢于冲在改革前沿“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却逐年递减。

8、徙木立信清代思想家、政治家魏源,曾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从人才站位透视权力结构、政权兴衰的历史挂图:“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