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87098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摘要: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以及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呼唤积极心理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基本思想的简要介绍,重点分析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力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发与借鉴。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TheTim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reformandthe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undergraduates,callin
2、gforpositivepsychologytobe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simportantguidingideology.Throughthebriefintroductiontopositivepsychology,focusingontheanalysisofpositivepsychologyin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ordertoinspiretheuniversitie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
3、on.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 Keywords:PositivePsychology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pply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及其搭档契克岑特米哈依于1997年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思想,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正式提出。作为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前提下,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在积极因素,努力拓宽积极因素形成途径,引导学生积极预防和自我预防,在重视个性教育的同时重
4、视共性教育,倡导“赏识教育”和“全员教育”,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其中,对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等进行了重点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才更容易获得情绪和生理的健康,更富有耐心,更容易获得良好
5、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的成功。 (二)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特征 积极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存在两个独立的维度:(1)正性的利己主义,是指接受自我、具有个人生活目标或能感觉到生活的意义、独立、成功或者能够把握环境和环境的挑战;(2)与他人的积极关系,指的是当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获得他人的支持,在别人需要的时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帮助,看重与他人的关系并对于已达到的与他人的关系表示满意。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6、,它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挖掘人类的潜能,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体验理论在方法论上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即通过“积极体验”来发掘和塑造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在引导手段上,不过多地揭示心理问题,而是更多地倾向于一种鼓励或者激励的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大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形成自身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潜能,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更有效地应
7、对压力和更幸福健康地生活。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全面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在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的同时还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学生的全面而充分发展为本,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8、造性;就是要符合学生的精神需要和成才需要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