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86781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解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解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教材例句补例: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启:通“晵“,视也。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5、我胜若,若不
2、吾胜。(庄子·齐物论)补充:1、“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第二人称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
3、太公于牲肉,故置之俎上。”注意:古人相见时多不直接称“尔汝”,如相称,则或表轻贱,或表关系十分亲密。例如:1、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孟子·尽心下)杨伯峻《孟子译注》注:“受尔汝之实指受人轻贱的言行。”译文:“人能够把不受轻贱的实际言行扩而充之,那无论到哪里都合于义了。”2、其俗无尊卑皆汝之。(晋书·姚弋仲载记)3、游雅常众辱奇,或尔汝之。(北史·陈奇传)4、祢衡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世说新语·言语)5、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杜甫《醉酒歌》)第三人称重要结论:“其”字只能作定语,“之”字只能作宾语。也就是说,上古时期还没有充当主语
4、的第三人称代词!“其”=名词+之关于人称代词的几点说明:(一)之、其均可活用而指第一、第二人称。例如:1、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第一个“之”指对方,第二个“之”指自己。2、〔滕世子〕谓冉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恐其不能……”等于说“恐怕我之不能……”(二)有时“其”不是人称代词而是指示代词,例如: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其人”指“这个人”或者“那个人”;2、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而齐有其地矣。——“有其地”指(已经)“拥有那样多
5、的土地)了。(三)在上古时期,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例如:1、鲁卫谏曰:“齐其疾我矣!”——鲁、卫本是两个国家,但这里仍说“我”而不像后代那样说成“我等”,更不会说成“我们”。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不说“用一句话概括它们”。(四)“吾侪”、“吾属”、“若属”、“尔等”等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称代词复数,而是含有贬义的说法。例如:1、吾侪何知焉?2、范增对项庄说:“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是范增叫项庄进去杀了刘邦,并且强调,我这是为你考虑,如果你今天不杀他,将来你们这帮人必定被刘邦俘虏(
6、若属皆且为所虏),言下之意是我没事,不会当俘虏的,你们这帮人才会。明显含有轻视对方的意味。(五)古人常用谦称代替第一人称,尊称代替第二人称。谦称如:寡人、不谷、臣、小人、老妇、仆、愚……尊称如:君、大王、王、陛下、子、先生、足下……(六)称对方的“字”表示尊敬,自称其名也表谦逊。——读书时要注意古人的“名”和“字”!第一次出现时一般出现全名,第二次出现时往往只出现名或字,而省去了姓。二、指示代词(一)近指:是、此、斯、兹(对比:是心足以王矣。——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二)远指:彼[后来发展成为带有人称代词的性质,但因表远指(则小)又常常带着轻
7、视意味。如:“彼哉!彼哉!”(论语·宪问)“彼陷溺其民”。(孟子·梁惠王上)]远指、近指对比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前赤壁赋》)——“斯”指眼前的江水,“彼”指天上的月亮。(三)“之”在先秦也可以是指示代词,例如: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这个姑娘出嫁,会使她的夫家和顺。2、之二虫又何知?(《庄子·逍遥游》)——这两个动物(蜩,即蝉;学鸠,小鸟)又知道什么?(四)“夫”字带有轻微指示性,有时可译出,有时可不译。例如:1、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学生们为什么不
8、学习《诗经》?(不必译出)2、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不为这个人伤心为谁伤心?(译出)(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