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65392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刘歌君(河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外科河南新乡453007)【摘要】目的:观察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引流换药,观察组釆用碘伏纱条引流换药,比较两组伤U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纱条应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可以
2、促进伤U愈合,减少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推广。【关键词】碘伏纱条;脓肿;引流;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58-02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组织、器官或体腔内的病变组织坏死、液化,从而出现局限性的脓液积聚,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局部清创引流是治疗脓肿主要的措施。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们对72例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患者使用了碘伏纱条引流,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外科门诊收
3、治的脓肿切幵引流换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所有患者均无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4〜81岁,平均年龄(49.7±13.5)岁;脓肿部位:头部12例,四肢19例,肛周23例,背部18例。观察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49.4±13.1)岁;脓肿部位:头部11例,四肢21例,肛周20例,背部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脓肿部位等具有可比性(P>0.05)o1.2方法观察组患者局部伤U常规消毒、清创后,按伤UI的大小取纱条加适量碘伏,以不滴
4、液为准,将碘伏纱条置于脓腔内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油纱条引流换药。所有患者均注意伤U的引流是否通畅,采用无菌敷料覆盖,根据伤U的感染程度以及脓性分泌物情况,嘱患者每天或隔天换药。1.3观察指标①肉芽组织生长情况[2】。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伤U基本愈合为0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呈鲜红色为1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平坦,呈淡红色为2分;肉芽组织生长较为缓慢,创面凹陷,呈暗灰色为3分。②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③伤U愈合吋间。自脓肿切开引流至伤U达到II期愈合所需的吋间。1
5、.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α=0.05。1.结果2.1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疼痛情况比较如表所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U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2.2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伤口愈合吋间为(15.27±3.14)d,与对照组的(19.68±3.56)d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讨论脓肿是临床上普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体表。脓肿形成后,全身应用
6、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效果不佳,需要行切开引流换药进行局部治疗,以彻底引流脓液,促进伤U的愈合。脓肿手术切开引流后,需要经过一段吋间的换药处理伤口才能够愈合。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主要的功能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但是,如果伤U内存在血肿、脓液、坏死组织、异物或细菌时,则可以导致成纤维细胞的移行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延迟,延缓伤U的愈合[3】。传统采用凡士林汕纱条填塞引流由于只能起到引流脓液的作用,而无消炎、止痛、抗菌和促进愈合的效果,因此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加重感染、伤U愈合延迟[4】。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而抗生素在伤U表面的浓度较高,而伤U深部的浓
7、度则逐渐降低,抗菌效果不佳;抗生素存在较多的过敏反应,难以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另外,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损害伤U细胞增殖以及上皮的形成,对伤U愈合不利,因此不提倡伤U局部应用抗生素。碘伏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杀菌剂,能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创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组织细菌侵入创口,渗透性、杀菌力较强,可以有效的控制创U感染。碘伏纱条对组织无刺激性,局部浓度较高,用于脓腔引流换药,可以有效的吸收脓液,杀菌作用较为持久。对于创口深部的引流,碘伏纱条能够清除坏死的腐肉,减少脓性分泌物;另外,碘伏本身具有脱水的作用,可以起到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减少局部滲血渗液
8、,减轻肉芽水肿,起到止血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愈合吋间以及疼痛程度明显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