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61126
大小:174.5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09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一、课程目标㈠借助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细读教材提供的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㈡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㈢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化经典,理解古人的现实处境,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会以现代观念审视古代文化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中寻找现
2、代社会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㈣学习古代文化作品,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进一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经典作品名篇、名段。二、教材的选文及编排原则㈠兼顾两条线索。一条是历史发展的线索,大致上反映中国文化由古到今的发展脉络;另一条线索则是从经典的性质着眼的,力求涵盖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两条线索相互结合,力图使学生在选修了本课程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论著有相对来说较为系统的学习,进而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㈡充分考虑了与必修课的衔接。三、教材整体框架第一单元入门四问第二单元儒道互补第三单元春秋笔法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第五单元佛理
3、禅趣第六单元家国天下第七单元天理人欲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第九单元经世致用第十单元人文心声四、教材的体例㈠题解对本单元所涉及的专题名目、代表论著及其作者、课文的基本情况等作提纲挈领的简要提示。㈡经典原文从有关论著中节选约一千字左右的章节,附以较详细的注释,供学生细读,使学生藉以了解本专题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论著。㈢相关读物节选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其它经典,字数在千字左右,加以简明的注释,供学生在课下扩展阅读。这些文章,或者与“经典原文”形成对照,引导学生发现某一思想的发展流变;或者是对“经典原文”的有益补充,可以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本专题的认知。㈣阅读指南围绕单元专题和经
4、典文章而设计,形式为问答式。或者介绍本专题的概貌,或者介绍所选文化经典的背景知识,辅助学生阅读,并引导学生领略文化经典中蕴含的思想魅力。㈤思考·讨论·练习练习的设计主要关照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课文所涉及的重大文化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思考题的设计尽可能与必修课所学内容相关联。另一方面,围绕文言文的学习,设计一些文言词汇积累性的练习题,目的是为了与必修课相衔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㈥大视野节选一到两篇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现当代文化论著,或者阐释经典的现代意义,或者与经典的文化精神相对比,目的在于增强本教材的时代感,启发同学思考古代经典与当代精神文化的联系
5、。它同时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文言作品觉得单调、疲乏时的一种调剂。㈦知识链接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对一些重要的文化背景及相关资料作扼要的补充说明,有时增加一些古人的轶闻逸事,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起到活跃版面的作用。五、总体教学建议㈠以文化经典阅读为中心,紧扣文本进行深入与展开,不可脱离文本做天马行空式的讨论与探究。㈡加强诵读。加强积累。㈢积极联系现实,思考经典本身的现代意义及其之于学生自身做人、为学等方面的现实意义。㈣应积极开发和利用与课文相关的各种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形成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现象考察文化问题的意识与能力。㈤指导学生在打通各种关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
6、的阅读延伸活动,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一些文化现象、文化故事、文化作品进行一定的阐释与论述。㈥对学生的学习展开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评价。六、单元教学说明与建议第一单元入门四问⒈教学目标(详见《教师教学用书》)⒉引导学生解决四个主要问题。⑴为什么研读古代文化经典?⑵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分为哪些类?⑶中国文化经典在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是什么?⑷本书的结构、编排思路以及学习本书的方法。⒊指导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⑴中国文化经典的最主要价值是什么?⑵“四书”包括那些著作?是谁最初编辑了“四书”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和发挥?⑶史部书籍包括哪几类作品
7、?⑷何谓“前四史”?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编写体例有哪些?“三通”指的是哪三部历史著作?⑸举例说说集部典籍分为哪两类。⑹中国文化经典有哪些主要特点?⑺怎样才能学好《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门课程?⒋要求学生做一些实践性练习。请将我们在必修课中学习、接触过的文化经典著作以表格的形式分别列入经史子集四部。⒌教法建议:自读为主,组织讨论。第二单元儒道互补⒈教学目标(详见《教师教学用书》)⒉走近作者⑴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孔子、老子的了解。⑵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补充。⒊读译课文⑴初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⑵再读课文,尝试翻译,勾画出难解字词,难译语句。⑶生生交流,互助学习,
8、解决翻译问题。⑷教师就学生普遍感到难解、难译的内容进行点拨、讲解。⑸整理重点字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