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55099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8
《跳出应试怪圈 确立素质轴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跳出应试怪圈确立素质轴心随着知识人才需求的逐渐升温和行业对高级人才的需要,再度出现千军万马挤大学这座独木桥的现象。“学习第一”、“分数挂帅”再次将师生拖进了应试的怪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几乎成了“考试机器”,成了分数枷锁的奴隶,育人的校园成为“科举的殿堂”。许多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不无忧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到提高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上来。这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中国教育理论中一场重大改革。 教育从一种旧有模式向另一种新
2、模式转轨时,首先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要更新,确立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其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坚决废黜多年应试教育积淀下的陈规陋习,不再“穿新鞋,走老路”。 素质教育的国策实施数年,已硕果累累。但不乐观局面依存,某些区域根深蒂固的应试习惯仍在左右着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倘若继续惯性使然,素质教育很可能功亏一篑。 一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潜在危机 “两基”的验收,有力地推动着山区县份“九年义务教育”的步伐和“高优农业”的进程。在奔小康的过程中,崛起的一代农民开始意识到个体素质与生产力之间的必然联系。对科技知识的“贫困”有了
3、更深层次的感触。笔者有幸耳闻一件轶事,一位柑橘种植大户不懂浓度,而沿用“经验”配制一种新型农药,造成颗粒无收的结果,在付出代价不菲的“学费”之后,虔诚求教当年授业恩师,重拾已放弃的初中化学课程。其实,学而不用,在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茶余饭后,冷静思索,轶事背后恰恰暴露了应试教育中一个严峻的现实:凡是不列入考试范畴的教学内容,某些学校的通则是一刀砍之,抑或轻描淡写,一言以蔽之,教材的取舍听命于考试,系统的知识框架被肢解,不考不教,不考不学。致使“刀刃”早已成为许多学校不宣之秘或以弱胜强的简捷手段,尽管上级主管部门三令五申,明文禁止,却“明
4、修栈道,暗度陈仓”,依然我行我素,显而易见,若不在办学指导思想来个质的飞跃,21世纪教育仍是困扰我们向世界经济强国目标迈进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做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怪圈”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知识传授的手段与时代进步相适应方面显得步履沉重。尽管课堂上纯理论的学习是认识自然科学的一条捷径。但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也与之共生。据报道,在各项综合能力评估中,中国留学生动手能力是一“弱项”。追本溯源,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有人认为输赢在笔试,做实验不如背实验,既可提高应试成绩,又可省略许多
5、累赘,何乐而不为?因此,增加笔试减少动手也成了见件怪不怪的共识。 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尖锐地指出:“不该说读书努力的就是好学生,应该说有很强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人才是好学生。”自然科学,尤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科学,实验操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编化学教材增设“活动与探究”内容并开设化学实验操作考查项目,旨在强化学生“动手”这一薄弱环节。因此,对《大纲》硬性规定的学生实验要创设物质条件去上。通过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增补适当的实验,以满足部分对化学有探索精神的学生之需求。 三教人游泳但不让他下水的怪事 理论联系实际是科学认识
6、论内涵,也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中学的化学教学不应当刻意模仿象牙塔内经典研究,停留于纸上谈兵。目前课堂上传授应试技巧多,联系工农生产和日常生活应用的少。这种厚此薄彼的做法对于许多毕业后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的学生而言,是一种缺憾!笔者妄言之,根据乡土特色,选择一定数量的实例,阐明知识的具体应用,无论对今后升学或就业都大有裨益。例如,与工农业有较紧密联系的各种溶液溶度的配制,在教学中不仅讲透定义还要教会具体操作。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法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