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4276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访《南方周末》主编向熹-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访《南方周末》主编向熹
2、第1 向熹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95届毕业生,毕业后曾任《南方日报》经济部记者和机动记者组副组长、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南方周末》常务副总编,现任《南方周末》主编。在迎接母校百年华诞之际,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本次专访以电子邮件方式进行,感谢向熹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并作耐心解答。记者:今天的《南方周末》是中国目前公信力最高、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和版数最多的综合类周报。您作为报社领导,在您眼中,《南》现在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它将去向何处?向熹:南方周末目前处在一个转型期,它将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我对中国未来报业市场进行了分析,认为将分化成以“地缘”
3、纽带团结读者的城市类报纸、以“业缘”关系团结读者的专业类报纸和以“精神缘”纽带团结读者的严肃类报纸,这将共同构成中国未来报纸的三大阵营。南方周末致力于做成一份以“精神缘”纽带团结读者的严肃类报纸。这样的报纸在目前的中国一份也没有,南方周末是最具有雏型品质的周报。我认为要成为一份中国最优秀的严肃周报必须完成四个胜利:其一,品牌营销的成功;其二,成为运作良性的企业;其三,成为时代文化的组成部分,成为当时主流人群的生活组成部分;其四,成为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符号,随血脉传承。南方周末已经具备了前两个条件。第三个条件,南方周末正在努力。第四个条件是南方周末的目标,即从“百万大报”到“百年
4、大报”。南方周末在改变自己,这种改变是积极的,是以时代、社会的变化为前提的。南方周末的今天,以及大家今天对南方周末的印象都是南方周末不断调整自己的结果。南方周末能够发展到今天,能够始终被读者喜爱,正是因为不断地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自我创新,南方周末是不怕改变自己的,不过读者适应还有一个过程。眼下南方周末的转型是冲着“严肃大报”的目标去的。南方周末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底层民众和精英群体两大读者群,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社会前若干年“哑铃型”的社会结构;而近年来,“哑铃”的中间杆在变粗,这还不是经济上的,而是精神层面的,人们越来越呼唤理性的成分。面对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是从经营自己的人
5、生,关心会对自己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的角度来观察。南方周末也因此提出使报纸的性格丰厚起来,让舆论监督型报道与建设性的报道齐头并进。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途,我们会和所有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一起去推动和争取。在此过程中当面对黑暗的时候、当公众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南方周末绝对不会缺席。但南方周末也想通过自己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深入采访,帮助人们认清社会的每一分变化,传达建设性的信息,这是“哑铃杆”们最需要的。这也是这个时代媒体的本分。记者:您认为“哑铃杆”们最需要的是建设性的信息,而事实上,民间有一种说法是,看《南》只要看她的舆论监督报道和批评性报道。对读者中大量存在的这种阅读期待和评价怎么看?
6、您对“建设性”怎么理解?您是否认为《南》在报道重心上会有一个逐渐加大建设性信息的过程?向熹:南方周末不会减弱自己的舆论监督报道,在可用的空间里,我们会做得最好。和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报道的出发点一样,建设性报道也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推动社会进步。他的建设性体现在帮助读者(无论读者的身份是学者、市民还是政府官员)认清社会的每一分变化。南方周末3月28日改版后创立的时政板块就是这类报道比较集中的刊发区,选题如“总理最头痛的问题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公安部有关官员承认中国存在黑社会”(社会问题)、“中国外交的春天之旅”(外交问题)……这样的报道视角和胆略都是超越同侪的,在中国新闻发展
7、历程中也是有开拓意义的。只是囿于旧有印象的读者一时不能都体味它们的价值罢了。记者:有很多人把《南》比作报纸中的《焦点访谈》,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南》在舆论监督和批评性报道上的成绩。老百姓把《南》作为为民请命的代言人,激浊扬清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有人说政府和权力对媒体的宽容度与政府和权力的自信力成正比,事实上《南》不少报道被“封杀”,高层领导也几易其位。《南》如何来面对来自民情与政府的双重压力?媒体在这中间能做什么?向熹:这是介于政治学与新闻学交集部分的一个命题,不过不能像你这么归结。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是“什么是新闻?媒体是什么?我们当前社会中媒体的作用是什么?理想的媒体作用是什么
8、?”这四个问题的答案之和。目前,媒体能做的是在允许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做自己能做的事。记者:《南》现在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向熹:发展速度。加入WTO后,我们最担心正(和所有中国报纸一样)靠“滚雪球”发展时,有外来媒体直接空降到我们的目标台阶上。目前,我们看不到有利于南方周末发展速度加快的条件,相反作用的条件倒比比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从爱护一份优秀的中国报纸、从对中国的新闻业的责任出发考虑问题。 记者:现在境外媒体的电视节目已经在珠江三角洲落地了,随着WTO的推进,相信国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