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

ID:2003827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_第1页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_第2页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_第3页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_第4页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思考(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3)[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素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的教学应坚持育人为本,重点进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高职学生;素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2、[1]这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的宝贵资源。本文试就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谈些粗浅看法。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是“从中国悠久文化积淀中抽象出来,足以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文化”[2](P5),是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总

3、结,是中国几千年来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结晶。高职院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培养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1.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千百年来,爱国主义鼓舞着无数志士仁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高职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4、课,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作用和至今仍具有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民族自尊心、自信心。2.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受其影响,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人文,以致于不少学生对传统的记忆日渐淡漠,人文知识几乎一片空白。“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的开设,为高职学生学习本专业领域以外的知识打开了一扇窗户,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5、学生人文知识方面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丰厚,典雅高贵,意境深远。自然与社会,形式与内容,往往表现为高度、美妙的统一。……不只是具有映入眼帘的外在形式上的艺术之美,更可贵的是格调高雅、陶冶情操的主导精神闪烁其中。”[2](P19)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提高个人的文化品味大有裨益。3.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关注,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内容。高职学生具有许多的优点和特点,如敢于挑战传统,乐于接受各种

6、新思想、新观念;关注时势,有较强的民主意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等。但是,在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下,部分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缺少对人生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缺少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民生的关爱。因此,高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文精神,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儒家注重涵养“君子”品格,倡导“仁爱”精神;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道家强调“无欲”、“无为”、“无争”。这些思想主张,提倡人与人和谐相处,互爱互助,蕴涵了无尽的人文关怀,是引导大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健全人格的珍贵资源。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

7、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重点进行仁爱、诚信、礼貌的传统美德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民族,早在二千多年前,儒家就主张以诗书礼乐来教化人民,由此建立起一个人伦有序的理想的文明社会。长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德。这些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的教学,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仁爱、诚信、礼貌的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突出其育人功能。1.以“仁”引导学生友爱互助“仁”即“爱人”[3](P131),在中国

8、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最完美的道德品质和最高的道德规范。“仁”不仅要求爱亲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