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ID:20032212

大小:6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09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贝露文武学校导学预案课题1、蜡烛的变化备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利用实验材料做蜡烛燃烧的实验。难点:能仔细观察蜡烛加热和燃烧的现象,比较、判断并描述出两类物质变化的不同。教学准备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

2、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课时1课时导学预案一、导入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蜡烛吧,这是我们生活中熟悉的物体,你们能说说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3.学生讨论,回答。二、研究蜡烛的变化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

3、到的现象。7、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

4、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rvisionregulations9贝露文武学校导学预案(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8.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9.汇报交流实验现象。10.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11.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

5、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3、谈话:判断这种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类变化时要说出最充分的证据。4、小组讨论汇报。5、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四、巩固练习看书74页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交流汇报实验现象。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板书设计我们周围的变化形态、状态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教学反思在construct

6、ionqualityacceptanceandassessmentRegulation(ProfessionalEdition)(DL/T5210.2-2009~DL/T5210.8-2009);1.9thequalitycheckoutandevaluationofelectricequipmentinstallationengineeringcode(DL/T5161.1-2002~5161.17-2002);1.10thenormsofconstructionsupervision,the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supe

7、rvisionregulations9贝露文武学校导学预案实际教学中,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还缺少深刻的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还估计不足。比如,我在教学中进行的猜想环节和制定方案的环节,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讨论思考,没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观的认为学生应该知道用什么方法的。但是我在巡视学生的活动中和在听取学生的发言中,明显的感觉到学生有欠缺的地方,并且只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正确有效的探究方法,而有少数学生却手足无措,随大流。之后,我深深感觉到我们备课中,必须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做到备课的同时也要“备人”,备课时要尽最大范围的、全

8、方位的考虑我们的学生的知识结构、承受能力。我们要充分做好“第二手”准备,课堂上要灵活机动,适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