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24151
大小:86.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09
《2012语文考试说明及样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2年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与原则依据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依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初中毕业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有关文件;以初中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为参考;以落实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以有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有利于大语文观的树立为原则,力争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多角度评估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毕业生的语文素养。为高中阶段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
2、,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二、考试要求、范围与题型类别(一)知识积累及运用能借助现代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并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能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常用汉字。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背诵和灵活运用优秀古代诗文80篇(段)以上。能运用积累的语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板块赋分25分左右。5—8小题之间。不设概念术语考试题型。以客观题为主。题干文字量为600字左右,答案文字量为300字左右;文
3、字和图表不超过两个版面。1.拼音、汉字、标点符号试题将音、字、词和标点符号置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对教材中的音、字、词、标点符号进行迁移考查,通过课外的语言材料重点考查课内的学习内容。2.词语考查学生词语的积累、掌握以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准确地运用词语的能力。3.语法不考查概念术语,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能修改常见的病句4.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初中学段必读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相关知识内容的了解。考查范围包括《语文课程标准》(附录)中规定的必读的主要篇目的相关知识。5.古诗文背诵考查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填
4、写上下句,全面考查学生的积累水平;二是按要求进行理解性默写,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联系;三是开放性表达,考查学生平时文化积累与现实生活结合的能力。注意避免错别字。(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根据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耐心倾听,准确使用日常用语和普通话,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并有一定的应对和交际能力。综合探究的要求是能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发现、探究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能在语文综合研究活动中参与并合作。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本板
5、块赋分10分左右。4--6小题之间。考查时拟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探究融于一道大题加以全面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兼有客观题。题干文字量不超过500字;答案文字量为150—200字。1.口语交际重点考查在口语交际活动中使用礼貌用语和文明、和谐地利用口语语言交际的能力。现阶段,主要考查学生在书面上运用口语交际语言的能力。2.综合探究考查内容基于语文学科基础上的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与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材料的探究、整合能力和创新意识。(三)阅读理解及分析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现代语体文,能
6、运用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语言材料,并有一定的速度。能把握文章的基本意思,概括要点,理解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在阅读中能够区分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能够体会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能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判断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并能阅读指定的名著。本板块赋分35分左右。15小题左右。兼有客观题、主观题。板块题干文字量为4000字左右;答案文字量为600字左右。文字和图表不超过四个版面。1.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课外文言
7、文主要考查文言知识的迁移运用)及古诗词赏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查: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而特殊的句子。把握文章及诗词的思想情感,对文段的思想内容和主要写法作简要分析。考查掌握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并能够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联系。2.语体文阅读语体文阅读考查包括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三种文体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四)写作能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
8、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创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