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01905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语法与词类活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法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或词性未变,但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做“实词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通常意义是名词,义为“刀锋”,刀锋能杀人,“刃”后带了宾语“相如”,就活用作“杀”的意思。再如:①
2、凡吏于土者 ——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②二月草已芽 ——芽:发芽。前有副词“已”。③非能水也 ——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④范增数目项王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⑤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捉"。前有结构助词“所”。2、名词活用为使动。有“使……怎样”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的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它实际上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
3、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的“王之”就是“使他为王”。再如:3、名词活用为意动,有“以……为”的意思。其特点是必带宾语,这个表意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以(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宾客”,或“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4、名词直接作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
4、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却很普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表示比喻或对人的态度,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如状”的格式。如:蚕食诸候,使秦成帝业 ——“蚕食诸侯”即“食诸侯如蚕”。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待之”即“待之若客”。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猱进鸷击”即“进之如猱击之如鸷”。吾得兄事之。 ——“兄事之”即“事之如兄”。②表示方位或处所,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于状”的格式。如: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 ——“北定中原”即“定中原于北”。卒廷见相如,毕礼
5、而归之——“廷见相如”即“见相如于廷”。操军破,必北还。 ——“必北还”即“必还于北”。③表示工具或依据,可把“状谓宾”的格式变成“谓宾以状”的格式。例: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养之”即“养之以笼”。失期,法当斩 ——“法当斩”即“当斩(首)以法”(按照秦法应当杀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运(之)”即“运(之)以箕畚”(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本
6、来是动词,这里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里的人”解。再如: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财物。 ②惧有伏焉。 ——伏:伏兵。2、动词作使动用法。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一般来说,凡是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多属使动用法。例如:①可烧而走也。 ——走:使(之)逃跑。 ②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 蹶:使……受挫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之:使之活。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7、之)发出声音(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例如:①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韧的盔甲;锐:锐利的武器。②义不杀少而杀众。——少:很少的人;众:很多的人。)③四美具,二难并。——美:美好的事物,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难得的贤主嘉宾。④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长处;短:短处。⑤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旧:旧交情。)2、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形容词
8、如果带了宾语,不是用作“使动”、“意动”,就是作一般的动词。例如:①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